1. 我國現行憲法規定( )。
A.社會主義的公有財產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B.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C.社會主義的合法的公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D.社會主義的公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種會議上的發言和表決,不受法律追究。這主要體現了人大代表享有的( )。
A. 提案權 B. 質詢權 C. 司法豁免權 D. 言論免責權
3. 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在公民的法定權利和自由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 )。
A.出版自由 B.結社自由 C.言論自由 D.示威自由
4. 下列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中土地政策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B.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C. 任何組織不得以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
D. 國家因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5.高某無證經營被區工商局罰款300元,高某不服申請復議,復議機關市工商局決定罰款600元,后經確認,區工商局所作的罰款行政處罰違反法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高某可以請求區工商局賠償600元
B.高某可以請求市工商局賠償600元
C.高某既可以請求區工商局賠償600元,又可以請求市工商局賠償600元
D.高某可以請求區工商局賠償300元,市工商局賠償300元
6.關于行政處罰和刑罰的折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拘役
B.行政拘留可以折抵有期徒刑
C.沒收違法所得可以折抵沒收財產
D.罰款可以折抵罰金
7. 某市某區人民政府決定將區建材工業局管理的國有小磚廠出售。小磚廠的承包人以侵犯其經營自主權為由提出行政復議申請,本案的行政復議機關應當是下列哪一個?( )
A.市國有資產管理局 B.市經濟貿易局
C.市人民政府 D.區人民政府
8.甲販運假煙,駕車路過某檢查站時,被工商執法部門攔住檢查。檢查人員乙正登車檢查時,甲突然發動汽車奪路而逃。乙抓住汽車車門的把手不放,甲為擺脫乙,在疾駛時突然急剎車,導致乙頭部著地身亡。甲對乙死亡的心理態度屬于下列哪一選項?( )
A.直接故意 B.間接故意
C.過于自信的過失 D.疏忽大意的過失
9.甲在一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被法院依法判處罰金并賠償被害人損失,但甲的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罰金和承擔民事賠償。下列關于如何執行本案判決的表述哪一項是正確的?( )
A.刑事優先,應當先執行罰金
B.應當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C.按比例執行罰金和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D.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后減免罰金
10.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財物的,構成( )。
A.挪用公款罪 B.貪污罪
C.挪用資金罪 D.受賄罪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參考答案
1.【答案】D。解析:我國《憲法》第12條規定,社會主義的公共財產神圣不可侵犯。本法第13條規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財產不受侵犯。
2.【答案】D。解析:人大代表是代表人民管理國家事務、行使國家權力,除享有憲法規定的公民言論自由基本權利外,還享有法律賦予的言論自由特殊保護權,我們通常稱之為“言論免責權”,即:人大代表在代表機關中的言論和表決不受其他機關追究。
3.【答案】C。解析:根據《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言論自由是其他各項自由的基礎,其他自由是言論自由的擴展和補充。因此言論自由的地位要高于其他權利。
4.【答案】D。解析:根據《憲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此處應強調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因此選項D是錯誤的。
5.【答案】D。解析:《國家賠償法》第8條規定:“經復議機關復議的,最初造成侵權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但復議機關的復議決定加重損害的,復議機關對加重的部分履行賠償義務。”由此直接推出D為正確答案。
6.【答案】C。解析:《行政處罰法》第28條規定,“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的,應當依法折抵相應刑期。”“違法行為構成犯罪,人民法院判處罰金時,行政機關已經給予當事人罰款的,應當折抵相應罰金。”
7.【答案】C。解析:《依行政復議法》第13條規定,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申請行政復議。對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依法設立的派出機關所屬的縣級地方人民政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向該派出機關申請行政復議。故選C。
8.【答案】B。解析:題中甲為逃避檢查,不顧抓著車門的乙,在疾駛中突然剎車,致乙重傷,甲明知其行為會發生危害后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的發生,是典型的間接故意。根據題中條件,甲只為擺脫乙,并不具有殺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用了不計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構成過失。故正確答案為B。
9.【答案】B。解析:《刑法》第36條第2款規定:“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犯罪分子,同時被判處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處沒收財產的,應當先承擔對被害人的民事賠償責任。”所以,B選項正確。
10.【答案】B。解析:貪污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侵吞、竊取、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財物的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