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年初,中共中央印發了新修訂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條例明確提出,六種情形人員不得列為考察對象,其中包括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
早在201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也印發了《關于對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工作人員加強管理的暫行規定》,規定適用人員要按照干部管理權限向組織(人事)部門書面報告配偶、子女移居國(境)外的有關情況,在有關情況發生變化時也要及時報告。如今,“裸官”不得提拔,顯然符合公眾的期待,也順應現代政治常識。
【預測題目】
隨著反腐敗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防腐反腐的韁繩已經開始勒到“裸官”的身上,從中央限制“裸官”提拔,到地方撤換盤踞在一把手位置的“裸官”,一場聯合整治裸官的戰役已悄然打響。請就此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
“裸官”并不都是貪官,但其把家屬送往國外,對公眾所造成的社會焦慮感卻委實嚴重。“管住裸官”,守住忠誠底線、堅定國家信仰,是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限制他們的權力,加強對他們的監督和約束,是確保公權力純潔和安全的重要前提。
其中,要“管住裸官”須有制度體系支撐。這個制度體系至少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嚴格限制“裸官”權力的制度;另一方面,及時發現和認定“裸官”的制度。中央明確規定“裸官”不得提拔,就是限制“裸官”權力的制度。這方面的制度建設十分必要。但是發現和認定“裸官”的制度建設同樣不可忽視,它是一切限制性規定落到實處的基礎。
但是目前我國對“裸官”的管理制度還不健全,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發現和認定“裸官”的制度還不夠健全。有關部門缺乏有效的認定手段,關于“裸官”的具體數量,“一直拿不出明確的數字”就是佐證。時下,很多地方確定某位領導干部是否是“裸官”,很大程度上靠官員個人事項報告制度。該制度要求官員如實填報家屬信息、家庭財產等,這里面虛報信息者眾多,卻鮮有人因此被追責。顯然,單靠官員的自覺、坦誠,很難發現“裸官”。
二是公眾缺乏監督“裸官”的必要途徑。因為信息公開不夠,透明度低,“裸官”混跡于眾官員之中,或小心觀望,或大談廉政,不出事很難被發現。
因此,想要管住“裸官”,還需要我們繼續推進領導干部財產公示,讓“裸官”裸露在陽光之下;需要官方監管與民間監督保持密切合作,讓“裸官”無處匿形;也需要我們更有效地限制“裸官”的權力。為此,我們有以下建議:
一是要嚴織法律天網。法律法規是杜絕官員腐敗最有力的手段,我國腐敗之風盛行暴露了國家法律法規的缺失,國家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尤其是完善相對空白的“裸官”的管理辦法和制度,彌補法律漏洞,使其無法律空子可鉆,犯罪事發后不能“抽身而退”。更要加大懲處力度,給有腐敗之心的“裸官”以強大的震懾力,從根本上打擊官員腐敗。
二是要常亮監管明燈。建立對“裸官”有效的檢查、監督機制,是打擊“裸官”腐敗的基本保障。要設立多方位的監管途徑,比如暢通舉報電話,設立專門的門戶網站,支持鼓勵社會組織及個人行使監督權,使身居高位的“裸官”時刻處于群眾的監督之下。同時,網絡媒體也要加強對貪污腐敗的“裸官”的網絡舉報力度,使他們不敢肆意妄為。此外,監察機關要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有腐敗行為的“裸官”要嚴格按照法律規定處理,絕不姑息遷就。
三是要擦凈財產“霧霾”。對于“裸官”要進行財產公開,讓其接受廣大群眾的監督和檢驗,擦凈其財產“霧霾”,讓“裸官”不再有灰色收入。這樣也能夠大大減少“裸官”貪污腐敗的幾率,也不必再為其“不辭而別”而感到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