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鏈接】
社會在不斷進步,然而現今社會的道德失范問題卻在不斷增多。常見的三大道德失范現象有:1、人心冷漠,見死不救。從小悅悅事件開始人心冷漠這個詞不斷進入人們的眼球,人們在面臨個人利益與良心沖突時往往選擇前者,甚至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看待問題;2、食品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現在已經屢見不鮮,大眾似乎已經對這樣的事情麻木了。但頻繁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卻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當商家的誠信出現問題時最直接受害的群體就是我們廣大消費者;3、醫患矛盾。如果從剛開始的不良醫生收紅包、為了提成開效果一般但價格昂貴的自費藥來說,在醫患關系的問題上更多的是醫生的責任。那么到了今日出現的殺醫事件,那就是醫生和患者雙方的責任,醫患矛盾正在進一步升級中。這些道德失范問題也是公務員面試中常常會考查到的熱點話題,考生們要引起重視。
【理論剖析】
之所以會有這么多道德失范的事情產生,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首先,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進行,市場經濟在不斷發展,但在市場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帶來了巨大財富的同時,經濟利益至上的逐利特性,也誘發了消費主義、物質主義、拜金主義和極端利己主義的傳播與擴散。人們越來越多地在乎自身利益的得失而不在是道德層面的得與失,致使小悅悅一類的事件不斷發生。
其次,是由于機制體系不夠完善。改革開放過程中,以往的道德調節機制受到削弱,新的道德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出現了一些漏洞,讓一些有道德失范問題的人鉆了空子。比如現代社會信用風險急劇加大,而相關的誠信體系建設跟不上,給失信者留下了空間。
再次,當不道德的事情發生時,沒有合理的懲戒行為對其進行約束。道德問題不僅是個人修養的事情,僅靠道德自律、良心譴責是不夠的,必須加強管理。當前,由于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對一些失德行為無法進行懲治。這就導致失德成本低,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失德現象的發生。
最后,五四運動以來傳統文化缺失,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使得文化斷層。五四運動為我國帶入了許多先進的西方思想,為我們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動力,但同時對我國傳統的儒家思想也進行了抵制,這不止使文化產生了斷層,也讓傳統道德受到了抵制。從而影響了當今人們的行為做法。
如果不將這些問題一一消除,道德失范會不斷加劇。所以我們不僅需要將道德納入到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從娃娃抓起把道德教育融入幼兒園、中小學教育全過程,使孩子們從小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也需要改進教育方法。以道德講堂、道德論壇、道德模范評選等大眾廣泛接受的形式進行教育,并繼續探索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充分發揮公益廣告的作用,善于運用手機短信、社交網絡、微博微信等平臺,運用連環畫、動漫、微電影等手法,進行形象化展示、故事化表達,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感染力。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為道德建設奉獻一份力量,那么社會也會逐漸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