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頻頻出現最牛內招和最牛公考,一些違規者往往披著“集體研究”的外衣,提出名目繁多的內招理由。一些地方借為大學生村官考公務員加分之機,主觀放大加分范圍,指向性明確地私自劃分加分對象,早已泛濫成災。之所以在法治建設不斷向前推進、建設服務型政府意識不斷強化的今天,會出現此種不知廉恥的有違法條的權力私用之舉,根源還是在于,將權力異化為私人工具的行為尚未得到有效的約束和監督。一項自由裁量空間一旦被權力掌控,極易導致公權私用。
由于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用人大權往往集中在單位一把手掌中,近年來,頻頻傳出一局之長、一科之長獨定“用人乾坤”等與現代公平就業體系格格不入的案例。特別是一些機關事業單位的領導,將裙帶關系發揮到極致。一些穩定而殷實的機關事業在編崗位,不約而同地踏上了“內部互助”之途:首先安排子女,即便這些人員只有“幼兒園本科”文化;其次照顧遠親,再次橫向嫁接社會關系,不同事業單位領導子女、親屬之間鑄起固若金湯的“友情換崗”聯盟。
大部分人認為由此門路跨進鐵飯碗行列并非恥辱,這使得這道腐敗的“用人大餐”持續進行。因為我們有用人丑聞屢次曝光后,難見像韓國這樣嚴肅的究責之舉,事涉用人之弊的官員烏紗帽照戴不誤,因此,難免媒體曝光一片,公眾詬責一陣,官員沉默一時,地球照轉,用人潛規則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