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近,農民工騎摩托大規模返鄉情景再現。在廣東肇慶,過境返鄉摩托車數量達10萬多輛,肇慶市在國道沿線設置了23個長途摩托車“驛站”,向農民工提供暖爐、方便面、姜粥等,同時新增十幾條摩托車檢測線,免費檢修。(1月28日《新快報》)
農民工騎摩托返鄉的現象出現已有多年,從一開始旅途的艱辛與無助,到現在政府一路上為農民工端粥送面,甚至警車護送,我們不得不感嘆社會的進步,看到弱勢人群境況的點滴改善。
但是,即使政府作出種種關懷的努力,騎摩托返鄉依然是一次艱苦而冒險的旅程。小小的摩托上,一家三口擠成一團,寒風之中,10多個小時的奔波,從大人到孩子,都凍得手腳僵硬,臉色通紅,這樣的場景著實令人辛酸。對此,難道政府所能做得只是端粥送面而已?難道這一景象還應該年復一年持續下去?
一說到農民工返鄉之難,許多人把問題都歸結到鐵路。鐵路運力不足,造成春運一票難求,長期來也飽受詬病。但是,春運問題的解決如果一味寄托在鐵路上,并不現實。須知,春運是一個客流的最高峰值,如果我們的鐵路運力按這個最高峰值來配備,所需鐵路運力的龐大是可想而知的,如此情況下,在平日里,鐵路運力必然出現大量閑置,造成驚人浪費。因此,把問題一味推給鐵路,很不明智。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春運理應是由鐵路、公路、民航來共同組織和籌劃的?,F在鐵路壓力過大,那么,公路、民航這兩塊的資源是不是有進一步挖掘的空間呢?以公路這一塊為例,根據現實來看,騎摩托返鄉一般以中短途旅客為主,他們完全可以坐汽車返鄉。但是,為什么農民工們會舍易求難?根據媒體的報道,主要原因是汽車票價太貴,農民工莫樹強稱,“原來50元左右一張的汽車票,現在漲到300元左右,貴得離譜,而騎摩托車回去總共只要150元左右”。
汽車的運輸成本比火車貴,當然無法否認,汽車票比火車票貴,也情有可原。但是,近幾年一路飆升的汽車票價是不是漲得有些離譜?除了人工、車輛、油料等開支因素之外,高昂的汽車票價之中,是不是還有一些不合理的成本?例如過路費,行政收費以及權力尋租等等。此外,鐵路有國家的補貼,為什么公路沒有?既然在春運這一特殊時期,汽車和鐵路一樣承擔著公共服務職能,那么就不該厚此薄彼,2010年政府財政收入達83080億元,從中拿出一點點建立起對公路春運的補貼機制,把汽車票價降下來,這未嘗不是對民生的一種反哺。
其實,公路春運大有文章可做,再舉個例子,春運時期,拼車往往很火暴,但是由于政策的限制,執法機關對非法營運的打擊,拼車的風險極大,前段時間,河北的一位老板送打工者返鄉,卻被城管以非法營運罰款1萬,就是一例。減輕春運壓力,“拼車返鄉”理應得到鼓勵,這不需花國家一分錢,需要一個政策而已。不僅民間自發拼車大有可為,政府還可更主動些,例如牽頭企事單位,利用一些社會閑置車輛,組織農民工“拼車返鄉”,等等。
總而言之,“十萬鐵騎返鄉”絕不是個無解之題,政府服務農民工,所能做的,絕不只是些細節關懷上的文章。讓公路春運更加廉價、便捷,政府理應承擔起責任來,這是對民生的關懷,更是減輕鐵路的壓力,降低春運社會成本的迫切之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