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開,既有政府開誠布公、主動公開的一面,也有回應社會訴求、滿足百姓需求的一面,只有兩個方面同聲相求、同頻共振,社會才能灑滿既殺菌又暖人的陽光。
每年的這個時候,總有一些政府信息公開的舉措帶來新變化。去年春天,從中央到地方紛紛“曬預算”成為關注焦點。今年兩會召開前夕,又傳來廣東48家省直機關及其21個下設機構在網上“曬編制”的消息,單位名稱、編制數、5000多名在崗公務員姓名等信息一目了然。
編制這個詞,在國人心目中一向神秘而飄忽,頗有“哥不在江湖,江湖卻有哥的傳說”的意味。前段時間,福建龍巖、湖南永州先后爆出了個人長期吃空餉、百人大面積吃空餉等新聞,久居幕后的編制被拎到媒體聚光燈下。在人們對吃空餉的反思中,期盼掀起編制的蓋頭來,讓其不再“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已經成為信息公開方面的一種迫切需求。
有此背景一襯,廣東省直機關曬編制的做法就很值得稱道。但也要看到,這種公開還只是邁出了第一步,公開的信息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公開的范圍還需拓展。好在,在編制和公務員信息公開有序推進的過程中,有關部門還有更為長遠的謀劃,出臺機構編制實名制信息公開辦法,令編制信息公開制度化、常態化。
曬編制令人振奮,吃空餉使人郁悶,兩相對比,二者反差強烈,但又有著某種內在關聯。吃空餉往往依賴信息封閉、暗箱操作,暴露不易,覺察更難,故有一人長吃、多人共吃的事情發生。而曬編制恰恰是對癥下藥,公開編制信息,接受社會監督,讓權力在透明開放的環境中運行。制度約束之中,眾目睽睽之下,無疑既有利于遏制少數人玩貓膩的沖動,也增加了違規操作的難度、不法行為暴露的可能。所以,對政府來說,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
再者,吃空餉也說明像編制這類政府信息,事關權力規范、公共利益、公平正義,本應是重點關注對象,公布這類重要信息,更能贏得民心。當然,只公布名字還不夠,人們不僅要通過監督杜絕吃空餉,人們更期待當需要這些名字提供服務時,能得到及時體貼的回應。
湖南永州上百名教師吃空餉,當地一位教育局長面對媒體卻振振有詞:“空餉吃的是地方財政,不是國家財政,關你記者什么事?”“關你什么事”這樣的心態和意識,說明一些政府部門和干部還沒有認識到政府信息尤其是事關百姓利益的信息,是一種重要的公共資源,公布這些信息,本身也是一種公共服務,唯有這樣,才能擺脫“關心的不公開、公開的不關心”的尷尬,真正解疑釋惑、安定人心。因而,對百姓來說,陽光是最好的定心丸。
人們對陽光的需求,不只是量的累積,還有一個陽光照到所需之處的問題。政府信息公開也是這樣,既有政府開誠布公、主動公開的一面,也有回應社會訴求、滿足百姓需求的一面,只有兩個方面同聲相求、同頻共振,社會才能灑滿既殺菌又暖人的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