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正值武漢大學校園內櫻花盛開的時候,20萬游客涌進武漢大學,一賞櫻花的風采。造成學校周邊交通嚴重擁堵。(3月28日新華網)
這些年,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出外游玩自然成為很多人的業余首選。可放眼全國各大城市,擁有大面積花草的城市,還真的不多。一些城市的配套設施,特別是文化公共品、公共綠地、公益性公園不足。很多地方政府更愿意打造輝煌的樓盤工程,而對于公園、花草工程重視度不夠高。就是建設一些花草工程,也往往喜歡搞“大樹進城”,盲目引進一些名貴花木。相反,那些能夠給群眾帶來視覺享受、審美愉悅的大眾樹種、本土花草樹種,卻總量不足。缺少大樹、缺乏綠陰已成為城市景觀的一個通病。因此導致群眾想要真正享受一次“春天的喜悅”,都非常難,這才不得不往武大櫻花園里擠。
“20萬游客擠爆武大”是一個無意的提醒,城市發展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群眾享受生活,滿足群眾的精神需要和文化需要。因此,城市發展更應該將各種公共品的投入以及在公共品的大眾化、物美價廉和本土特色方面下功夫,而不是搞“貴族崇拜”、“洋花崇拜”。
國務院《關于加強城市綠化建設的通知》明確指出:“要把城市綠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市長對城市綠化工作負主要責任。要科學決策、正確引導,建立城市綠化目標責任制,保證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實施”。我們要多建一些“花草工程”、公益性公園,讓群眾經常傾聽到“大自然的聲音”,努力改善“綠地不少、綠陰不足”的現狀,確保園林綠地植物配置多樣化和鄉土化。就說這個櫻花熱吧,如果武漢市以及周邊能為群眾提供充分的花草綠地公園,誰還愿意湊這個熱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