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淫穢錄像、搞婚外情……這些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良行為,如今都被以“禁令”的形式一一列入《南通市公務員思想道德和社會誠信行為規范》。《規范》中至少有40種有違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行為被明令禁止,而對公務員職務之外的18條生活約束,則成了這部“規范”的最大亮點。(4月20日《揚子晚報》)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人心道德亦是如此,不積小德何以積大德,不檢點私德何來公德。因此,對于江蘇南通規范公務員道德行為的“禁令”,想必公眾都會舉雙手贊成。
從網絡民意來看,很多人對有些涉嫌侵犯私域的做法提出了異議,認為“觀看、收藏、傳播黃色影視和書刊,撥打色情電話”的條文太苛刻,屬于人的私生活,不便干涉。這仿佛又回到了當年陳冠希“艷照門”引發的那場論戰。客觀而言,要求公務員檢點自己的私生活還是好的,特別是對于經常在公共場域拋頭露面的人而言,私權與公德之間,往往隔著只有一層紗的距離:陳冠希愛拍照,存在電腦里,那是私人權利,但是流散到公共場域,卻是對公域的冒犯。公務員也是如此,私生活如果不學會檢點些,難免出現騷擾幼童的變態和酒桌黃段子的泛濫。
因而,某種意義上而言,公德的形成更多的時候得益于私權集體的、自覺的讓渡。從這個層面上來看,江蘇南通的做法無疑是值得肯定的。可是,任何事情還得分個輕重緩急,良好道德的形成還得正本清源。當地之所以出臺“禁令”強化道德是因為正視了公務員群體的道德滑落的現實。但是,以約束的手段加強公務員群體的私域品德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恐怕還是要挖掘這種不道德行為生發的深層土壤。
孝子淪為階下囚、良婿變成負心漢,這樣的新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鮮見。由此可見,這些人本來都是好孩子、好子女、好丈夫,為什么進入權力場域就發生異變呢?造成公務員道德滑落的深層次原因,恐怕還是在權力生態本身。因為權力如果不加以約束,不但是最容易上癮的興奮劑,也是最容易墮落的催情劑。一些被污染的官場生態吃喝成風,一些手握權力的公務人員荷爾蒙旺盛,這些都是權力不羈導致公務員道德滑落、品行不端的直觀佐證。
約束私德,追求的是細水長流;而從權力生態上杜絕道德的異變,才是眼前尤為迫切的任務。如果權力得不到有效的監督,私德再怎么約束和改良也免不了被同質化。這猶如治病,如果沒有從病灶上把病毒祛除,只是停留在末梢上的治療,雖然病情會出現表征上的好轉,但是并不代表著治好了病,也抑制不了病情的最終惡化。
提升公務員的自身修養固然重要,但權力品質和公共道德要有實質性的轉變,恐怕還得寄希望于改良權力土壤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