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學錄取通知書陸續到達考生手中,一年一度的“謝師宴”也蜂擁而起。記者日前走訪福州市區多家酒店,發現從千元一桌的“十年寒窗宴”到上萬元一桌的“狀元及第宴”不一而足。店家表示,7月底至今,此類“謝師宴”頗為走俏,有些已預訂至9月中旬以后。當謝師之情流向大操大辦、競相攀比,這樣的宴席就足以令人心憂了。
中國人向來講究尊師重道。孩子能金榜題名、考上大學,當然離不開老師多年的教育和培養,所以請老師吃頓飯,既是家長聊表心意,也是讓學子們學會感恩知恩。然而,近幾年來,一些商家的不斷炒作和好面子的社會風氣,讓原本樸素、溫情的“謝師宴”變了味。
記者注意到,許多所謂的“謝師宴”主角已然不是老師,而是要面子、講排場的學生家長;宴席主要考慮的不是答謝師恩,而是酒店檔次如何、來賓多少、禮金是否豐厚等?!爸x師宴”的互相攀比、斗富擺闊,更給一些低收入家庭造成了經濟和人情方面的壓力。
不管是為了減輕各方負擔,還是為了純潔師生關系,“謝師宴”都應該簡辦。為了扭轉這種風氣,一些地區專門出臺相關規定,嚴禁借“謝師宴”之名斂財;一些學校建議學生改送“謝師聯”代替請客吃飯,或者舉行小范圍的師生茶話會等。這些形式雖然質樸簡單,但傳遞的情感卻清新、自然,師生情濃、真摯謝意絲毫不減。
無論是哪種答謝的形式,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謝師”就是一種溫情、樸素的感恩。與其大宴賓客,家長們不如和“準大學生”們進行一些精神交流,真正讓他們理解家長和老師的培育之恩。由此,學生們才不會把“吃請”與“尊師”畫上等號,才會明白學業有成才是對老師最好的報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