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上個世紀的事,中國政府公務員從一度的“鐵飯碗”,變為下海者寧愿舍棄的雞肋。近年來,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求職者重新燃起躋身公務員隊伍的巨大熱情。這種熱情的背后并非感性驅動,而是理性考量。
根據上周公布的一項民間調查結果顯示,政府職位是目前中國內地求職者的首選。招聘網站“中華英才網”調查結果顯示,在線上和線下接受調查的4萬多名大學應屆畢業生和有工作經驗的求職者當中,10.9%的人首選政府和公共機構的職位。這是從2003年“中華英才網”開始做這項調查以來,政府職位首次成為求職者的首選崗位。與此同時,2008年以來每年都是受調查者第一選擇的金融行業職位,則滑落至第三的位置,只有9%的求職者表示這類職位是其首選。排名第二的是教育和研究類職位,9.7%的求職者表示這是其首選。這次調查訪問了中國主要城市的40874名求職者,其中五分之四為剛畢業的大學生,其余為擁有一到五年工作經驗的成年人。
有分析人士認為,新的排名反映出求職者日益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因為大量涌入求職市場的“90后”一代許多人出身富足的家庭。他們找工作更加重視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不僅僅為了維持生計。而在我看來,政府職位本身具有的穩定性,已經成為求職者首要考慮的因素。如同投資者涌入黃金與美元,求職者試圖擠進政府大門,是因為他們在中國經濟明顯減速中感覺到越來越大的不安,說明普通民眾對就業保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在經歷了幾年前那一波民營企業裁員之后,求職者在中國勞動力市場剛剛顯示走軟時,必須未雨綢繆。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上述調查結果中還可以看到內資企業的吸引力與外資企業的差距繼續縮小。這一趨勢開始于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當年最佳雇主名單上內資企業數量首超外資,內資占28家,外資占22家。今年最佳雇主前10位當中,有7家是中國企業。而不太容易發現的另一個跡象是中國企業中的國有企業似乎更具吸引力。排名第一的是中國移動,排名第八的是中國銀行。
其他市場也在密切關注就業市場動向,因為這是中國經濟進一步放緩預期的反映。8月24日至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東調研時指出,當前,要高度重視進出口貿易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推動出口穩定增長,為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提供良好條件。
主要受全球經濟疲軟以及過去幾年人民幣兌其他主要貨幣升值影響,曾一度表現十分強勁的中國出口增長在近幾個月大幅放緩。中國7月份出口僅較上年同期增長1.0%,增幅低于6月份的11.3%,且遠低于經濟學家預計的8.0%的增幅。之前,中國商務部警告稱,中國將在實現今年出口增長10%的目標方面面臨壓力。
與此同時,昨天中國內地股市收盤再創逾三年新低?;鶞噬献C綜合指數跌1.7%,至2055.71點,為2009年2月2日收于2011.68點以來的最低收盤水平。深證綜合指數跌2.2%,至852.34點。在包括制造業數據在內的8月份經濟數據公布之前,即在9月初之前,市場得不到有關宏觀經濟的更多信息。另一方面,原本寄希望于第三季度經濟復蘇的投資者,不得不面對7月份制造企業利潤以今年最快的速度下降的事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份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2.7%;今年前6個月降幅為2.2%。
顯然,當政府公務員大熱,投資者就得更冷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