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薪酬制度改革,重點是要在有效控制公共權力、防止腐敗、減少浪費和摸清底數、規范收入的前提下,解決好“兩個公平”問題:一是公務員群體內部的收入公平問題。不僅要平衡好不同地區之間的差距,更要平衡好不同級別之間的差距;不僅要合理設定不同級別間的工資差距,更要合理縮小不同級別間的福利差距。特別是要壓縮中高級公務員明顯過高的福利,將這筆錢用到更應該花的民生領域。二是公務員與其他群體之間的收入公平問題。要在實質性提高其他社會群體勞動收入的基礎上,根據合理的對比標準和物價變動情況,適時合理調整公務員工資水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張鵬19日在媒體撰文分析了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涉及九個方面。他透露,1997年以后收入分配改革基本處于停滯狀態;我國收入差距應控制在40倍以內;從今年開始公務員工資將逐步進入上漲周期。
張鵬的文章分析了物價、消費、投資、進出口貿易和投資、城鎮化、收入分配、房地產市場、金融市場等九個方面,但多家門戶網站紛紛聚焦收入分配,尤其是“公務員工資進入上漲周期”這句話引發很多網友熱議。
公務員工資低要上漲,收入呢?
周期,算是一個科學用詞,意味著客觀、規律、必須、不得不。看來,公務員工資是一定要漲了。周期,就是公務員的定心丸,旁觀者的封口令。一詞之妙,勝過千言。
說到工資,確實不能冤枉公務員。這兩年流行曬工資,也有省部級、廳局級官員出來現身說法,以正視聽。不過幾千元,萬把塊,誰要說這算高,就有點“陶醉于與公務員對抗”的味道了。至于基層公務員,更是聞者泣血,兩三千元是普遍的。
這么一說,我已經恨不得舉雙手贊成公務員率先漲工資。不過,且慢。
好比帝王家也有三門窮親戚,以公務員數量之龐大,這年頭誰沒幾個公務員的相熟。可極少聽說有公務員因為工資太低買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學進不起酒樓商廈。省級干部看病花費300多萬,集資房價格只有不到市場價一半等新聞,倒不鮮見。至于吃喝煙酒之檔次,相信你都懶得聽了。形象的說法,是公務員有“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
所以啊,對于曬工資哭窮的官員公務員,應該誠懇地問一問,您有多少要自己花錢的地方嗎?那些公款給配的用的,那些讓人羨慕嫉妒恨的福利,是不叫工資,但能不能算作收入分配?收入分配改革,不是只看工資條吧。研究員只說工資進入上漲周期,用詞之準,真是煞費苦心。
這些年,大學生為了“考公”可謂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如果不是有年齡限制,保不定會出現“范進中舉”現代版。他們當然不是奔著高收入去的,但也不好意思說是奔著低工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去的吧,就像梅西前兩天說的,“就算不給錢,我也會踢球”。還真有人在張研究員的文后跟帖說,就算不給工資,“考公”隊伍也會擠破頭。個中意味,聞者自明。
張研究員在同一章節,講到了社保并軌,是這樣表述的:“首先是事業單位逐步從小社保體系進入大社保體系,最終把公務員也納入大社保體系”。這是改革的經驗性路徑,先易后難。為什么覺悟最高的公務員改起來卻最難呢?
我并不反對為公務員漲工資,但,還是先把社保的軌并了吧,或者,來個齊頭并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