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曝光河南信陽城管暴力執法打砸小攤販,如今此事有了新進展。新華社5月20日的消息說,信陽市河區金牛山辦事處通報稱,5月13日,市政工作人員在信陽華銳學院北門開展校園周邊環境治理暨流動無證食品攤點管理,勸阻工作中與當事攤主發生了肢體沖突。通報認定,這是一起嚴重的不文明執法行為,已責成當事市政工作人員向攤主和社會公眾道歉和檢討。目前,攤主已與執法人員達成諒解。
這事看起來解決得還不錯,因為在此前發生的類似事件中,人們很少看到這樣的結局。
但是,這樣就可以了嗎?顯然,還遠遠不夠。工作人員向攤主和社會公眾道歉和檢討、攤主與執法人員達成諒解,只是修復了當事者雙方的社會關系,但不文明執法損害的執法機關的形象、威信并沒有得到修復。
國務院《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規定,行政機關公務員違反法律、法規、規章以及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要給予處分,處分的種類包括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等。但是在現有的信息中,調查機關并沒有給出這些工作人員是否存在需要承擔紀律責任的結論。
對此,可以善意地理解為調查需要時日、結果有待公布。僅就現有的情況看,相關部門已經認定這事屬于“嚴重的不文明執法行為”,而執法行為的不文明,直接面對當事人,其對執法機關公信力的危害有時甚至大于某些違紀行為。如果此事就此沒有了下文,根本說不過去。對執法不文明的工作人員如何進一步追究責任,公眾有理由關切,更有理由進行監督。
行政執法就在百姓身邊,執法不文明對法律的尊嚴和國家機關的威信損害極大。這些問題的存在,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對行政執法缺乏有效的監督。近年來,我國對行政執法的監督有了較大程度的加強,但“重立法、輕執法、忽視監督”的現象依然存在,再加上大多數行政執法監督行為尚未通過法律的形式進行嚴密規范,導致行政執法監督程序滯后、方式簡單、制約無力,行政機關的內部監督制約不到位、國家權力機關對行政執法的監督不力、司法機關對行政執法的監督尚顯薄弱、其他社會監督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行政執法監督的應有功能無法得到落實。
沒有制約的權力是導致腐敗的土壤,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有著一定自由裁量權的行政執法行為更必須得到有力監督。健全和完善行政執法監督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在權力體系內部和外部都建立起健全的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消除執法不文明不規范現象。在這方面,立法工作任重道遠,制度設計還要下大力氣。僅就事件本身而言,給出下文是最簡單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