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7日做作出決定,對青島市市北區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停職檢查,對該區物價、旅游等部門主要負責人進行誡勉談話。青島市同時提出,堅持問題導向,查處旅游市場違法違規行為。(10月7日 新華網
國慶假期,“天價蝦”成為比旅游熱地青島曝光率更高的詞匯,有網友調侃,“青島人民的熱情都被幾只蝦給丟完了,真是幾只基圍蝦,攪渾一片海啊。”確實,青島“天價蝦”事件頻頻占據各大媒體的熱條,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天價蝦”絕非孤立事件,而是大量存在,就在青島,還曝出了“天價蟹”事件。那么,我們不禁要追問,在國慶長假如此火爆的旅游市場,除了青島,其他地方還有沒有“天價蝦”;除了“天價蝦”,還有沒有價格與實際價值相差懸殊的其他商品。答案肯定是有,但是,既然“青島蝦”成為了旅游宰客的反面典型,那就必須嚴肅查處,以儆效尤。
追究責任,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青島市對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處理,但這對重塑旅游市場的良好形象還遠遠不夠。政府職能部門應該擔負監管責任,如果在職能職責范圍出了事情,官員負責理所當然。但是,一些人只關注處理結果,覺得有幾個人擔了責就痛快了,這個事情就可以了,那么,這樣的事情還會發生,而且會循環往復,愈演愈烈。
除了追責,更重要的是預防和監管。怎樣讓旅游市場健康有序,這才是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如果加強對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幫助樹立法律意識,建立可持續的經營理念,那又怎么會出現35元一斤的基圍蝦賣38元一只的宰客亂象?如果完善行業法律法規,加強行業自律,建立正當競爭的行業制度機制,又怎么會出現平時“關門歇業,假期開門宰客”的經營怪圈?如果配齊旅游監管工作人員,加大節日期間監管檢查力度,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度,又怎么會出現十一期間每天都有顧客報警的現象
說到底,“天價蝦”不僅僅是一個事件,而是具有代表性的事實,是我國旅游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需經歷的陣痛,值得政府、社會以及我們每個人深入思考。旅游市場能否進一步成熟和自我凈化,靠的是監管體系的完善、商家的誠信經營、旅游行業的規范升級,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