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鄉村振興 文化不可缺位”。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三農”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從美麗鄉村到綠色發展,從農業供給側改革到農業現代化發展,農民收入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為了發展農村文化,我們國家這兩年還舉辦了中國農民豐收節,用文化的方式訴說豐收喜悅、慶祝五谷飄香、盼望國泰民安。
2020年的豐收節上,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總書記向廣大農民致以節日祝福,強調:“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在全社會形成關注農業、關心農村、關愛農民的濃厚氛圍”。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讓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富腦袋,意味著廣大農民的文化素質顯著提升、精神風貌顯著改變。豐收節不應簡化為吃頓飯、看出戲,變成一時的慶典,而應充分發揮文化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不竭的生命力。
[原因分析]
我們國家有著深厚的農耕文化。中華民族有著數千年的農耕史,以農耕文化為主要代表的鄉村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稻花香里說豐年”,“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自古以來,農民就有慶祝豐收的傳統。發展各地的農耕文化,可以凝聚億萬農民同心筑夢的磅礴力量,為傳統的農耕文化注入時代內涵,可以提升億萬農民的榮譽感、幸福感、獲得感。
文化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文化振興對鄉村振興具有引領和推動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很重要,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是辯證法的觀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當前農民有渴望農村文化發展的需求。近年來,鄉村文化補短板工作聚焦在文化基礎設施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大部分農村地區建立了標準化的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平臺,博物館、文化館(站)、圖書館(室)、宣傳窗(欄)、農村書屋、文化廣場等基本建設到位。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農民精神文化需求內容日益豐富、結構不斷升級,需要在促發展上科學謀篇布局。
[對策分析]
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既要塑好形,也要鑄好魂。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傳統農耕文化內蘊,傳承農村耕讀傳世、仁愛孝悌、克勤克儉、敦親睦鄰、篤實誠信、守望相助、謙和好禮等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守護好中華文化之根。另一方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結合時代發展與社會需要,將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內容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之一。
農村文化建設,要做好各項制度配套。要做好文化輸血,通過知識、資金、人才下鄉等,將先進、健康、有益的文化輸送到農村。統籌和協調多方面力量,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以農民為主體、全社會參與的鄉村文化治理體系,激發農村文化發展的內生動力。鼓勵、支持和吸引各種社會力量,特別是高素質、有責任、有情懷的知識分子、專業人才等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來。全面激發以農民群眾為主體的全社會參與熱情,農村文化造血功能將逐漸提升、日趨強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