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網紅經濟誠信方有未來”。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背景鏈接】
2019年10月,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指出,“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催生了大量新業態、新職業”,網絡直播、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模式拉動靈活就業人數快速增加。在這一背景下,許多沒有知名度的普通人,靠優質內容創作贏得了關注度。去年“雙11”,有網絡紅人創下3.3億成交額的紀錄,某“口紅一哥”5分鐘內賣掉了1.5萬支口紅。隨著電商新業態不斷出新,一些現場直播、網紅代言等互聯網銷售形式受到網友追捧。但與此同時,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刷單”等問題也不容忽視。
【公考角度解讀】
[提出觀點]
網紅經濟的本質是口碑經濟、誠信經濟,信用是其發展壯大的基石,只有用健康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作為保障,讓人們愿消費、敢消費,才能讓消費更好地成為經濟增長的壓艙石
[綜合分析]
媒介形態的演進,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數字經濟新趨勢,改變了傳統商業營銷格局,讓人看到了社會化營銷的新商機。
網紅經濟的本質是口碑經濟、誠信經濟,信用是其發展壯大的基石。比如,一個特別懂電子產品的“極客”,之所以能在垂直領域建立知名度,帶動產品銷量,關鍵是其經得起檢驗的專業見解。但現實中,一些網紅及其身后的孵化公司,在流量價值面前打起“如意算盤”,或弄虛作假“刷單”買粉絲、買評論,制造數據假象,騙取廣告客戶信任;或為劣質商品代言,做一錘子買賣;或索性繞過平臺點對點交易,將交易移到“桌面底下”,可能導致消費者權益受損。粉絲沒買到合意的產品,廣告客戶沒買到承諾的效果,傷害了社會化營銷這一電子商務新業態。
對營銷活動而言,不論用的是生產者與經銷者自己的信譽,還是從帶貨網紅那里“租”來的信譽,一旦產品本身辜負了消費者的期待,最終的結果都注定只能是信譽透支,最終造成整場營銷活動的崩盤。因此,無論是保護新業態發展還是保護消費者權益,對出現的問題,不能聽之任之,而應在規范的同時加強監管。
[對策措施]
從平臺監管角度看,一方面要保護廣告客戶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幫助其準確知曉相關賬號的流量價值,對商業糾紛要建立常態化的處理機制;另一方面,對“買粉”“刷單”“假評論”“賣假貨”等行為,也要加大打擊力度。
平臺要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比起監管部門,平臺憑借數據優勢與管理權限,更容易刺破商業欺詐的面紗,理應更深度參與到互聯網發展共治中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