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幫助考生提升申論答題水平,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特別推薦申論熱點解讀“網絡暴力治理”。希望考生閱讀本文,對申論熱點的把握有一定的幫助。
【熱點背景】
1月25日,中央網信辦決定即日起開展為期1個月的“清朗·2022年春節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重點包括:集中整治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切實維護網民利益;持續開展整治,嚴防“飯圈”亂象反彈反復;加大炫富拜金、封建迷信等問題治理力度,遏制不良網絡文化傳播擴散;從嚴整治“網紅兒童”“軟色情”等問題,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加強重點頁面版面生態問題治理五方面整治任務。
【公考角度解讀】
【表達觀點】
集中整治網絡暴力、散播謠言等問題被列入該行動的第一個重點,足以說明相關部門對網絡暴力整治的重視程度,其中將圍繞借疫情、社會熱點事件等挑動網民對立,進行人肉搜索、辱罵攻擊等網絡暴力行為進行重點整治。
網信辦的專項行動通知一經發布,立即引起網友的熱議,點擊量比較高的評論均劍指部分媒體報道失實及網絡暴力。通知的發布可謂是及時而有力,或將成為網絡暴力治理的一記重錘,為常態化治理網絡暴力探索出一條可行之路。
【深度分析】
(一)問題
當前網絡暴力事件頻發,針對當事人的言語辱罵、圖片攻擊行為毫無下限,加害者隱匿在鍵盤后,無法精準治理,網絡暴力受害者舉證相對艱難。
(二)危害
(1)對網絡暴力當事人造成身體上和精神上的壓力,甚至危及其親屬、影響其社會關系,侵害個人名譽,嚴重者甚至致人入死地。
(2)網絡暴力對青少年價值觀塑造危害極其嚴重,不利于價值觀未定型的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3)實施網絡暴力者屬于違法犯罪行為,將嚴重影響個人生活,累及家庭其他成員。
(4)網絡暴力滋生戾氣,不利于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形成不良導向,進而污染整個輿論氛圍。
(5)混亂的網絡空間將嚴重阻礙文明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原因
(1)源于網絡天然的隱匿性,虛擬的空間樹立的屏障為違法犯罪者提供“保護”,缺乏有效的制約手段。
(2)源于部分網民(施暴者)個人文化素質與道德素質的低下,或生活中被約束的“負面因子”在網絡隨意“散逸”。
(3)源于部分“意見領袖”有意為之、部分媒體為引流而不予正確引導等原因。
(4)源于當事人維權意識、維權成本高等困難處境,較難精準打擊違法犯罪者。
(5)部分制度的滯后也是較為重要的原因。
(四)對策
(1)加強教育引導和宣傳。家庭和學校可以通過言傳身教、開設課程等方式對受誤導的廣大青少年加強教育,增強其對于網絡謠言的辨別,對網絡暴力的識別,并引導其遠離網絡暴力。媒體應承擔其作為媒體的責任,在全社會倡導文明網絡行為。
(2)加強立法保障和執法。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強對網絡暴力行為行之有效懲治辦法的研究,有必要則應推動相關立法工作。需配備足夠網絡執法警察,強化網絡安全法的執法力度,針對網絡平臺上出現網絡暴力的平臺,應禁止運營,重拳整治,以此倒逼平臺把好“第一關”。
(3)加強行業自律和審核。一是媒體行業應對報道負責,加強內部審核。二是相關網絡暴力發生平臺應加強管理和約束,一方面可征求推進網絡實名制的施行,另一方面加強網絡言論的審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