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1、2006年11月,第八次文代會第七次作代會開幕會上,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必須大力加強文化建設;2007年1月,在政治局集體學習會議上,總書記又提出要以創新的精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2007年10月,十七大報告中再次提到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2008年1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代表座談會上,總書記又一次重申要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2011年10月,十七屆六中全會再次把文化體制改革提上議事日程。
2、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全面發展,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關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的政策,營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環境,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是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由之路。
【標準表述】
一、文化改革的原因
1、綜合觀察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我國的文化建設在面臨有利條件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已成為實現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
2、當今世界圍繞綜合國力的全方位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文化安全在整個國家安全工作中占據著基礎性和戰略性的重要地位;新時期日趨旺盛的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二、文化改革的對策
第一,加快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快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力度,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
第三,加快發展文化產業,認真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提高我國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
第四,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推出更多深受群眾喜愛、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