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2年3月5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穩增長,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努力克服國內外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及時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標準表述】
[深入分析]
近年來,我國部分實體經濟領域出現了“脫實向虛”的發展苗頭。一些實體企業為了追逐高回報放松主業,轉向房地產和民間借貸市場,投機氛圍濃烈,這不僅影響了經濟健康運行、擴大了社會貧富差距,也增加了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
由實體經濟貧血造成的產業空心化正逐步成為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潛在風險。具體表現為:
一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受國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的融資難、用工荒和高成本的生存困境,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
二是實體經濟與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報反差巨大,做實業不如做投機和投資賺錢多、賺錢快,比較利益誘導大量做實體經濟的企業將從實業平臺取得的資本投向非實體經濟領域。
三是壟斷行業投資無門,競爭性行業過度競爭導致大量民間資本游離實體經濟,變成炒資產的“游資”和“熱錢”。據社科院《社會藍皮書(2012年)》稱,在溫州1100億元民間借貸資金中,用于一般生產經營的僅占35%,用于投機和高利貸的資金占比高達60%。
四是隨著企業精英大量移民或外遷,大量實體經濟的發展要素流失。
五是企業家實業精神衰退,呈現出“賺快錢”的浮躁、急躁心態。
[措施]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基礎,只有筑牢這個根基,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才能實現,穩中求進才能落到實處。
鞏固實體經濟基礎是避免經濟 “硬著陸”的關鍵。當前要高度重視如何鞏固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營造實業致富的市場環境,防范產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
一要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的拓展,特別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寬實體企業的發展空間。
二要努力減少投機暴利,限制投機暴富,擠壓“炒”經濟的空間,營造勤勞做實業能富、創新做實業大富的市場環境,高度重視上游產業過度壟斷和下游產業過度競爭造成的“兩極分化”。
三要推動政府和企業聯手應對高成本,防止多種因素疊加,過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業“硬著陸”。積極財政政策要以減稅為中心,增加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
四要改革金融體制,放寬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的市場準入,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良性互動,讓金融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位。五要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業創新的制度體系來解決中小企業“不想創新”、“不敢創新”、“不會創新”問題,扶持企業轉型升級,將自主創新的“國家意志”變為“企業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