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2012年8月,一則關于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干部公開財產的消息引起熱議。在“徐州賈汪區勤廉評價系統”官網上,該區600名科級干部的家底悉數公開,群眾上網即可查閱。相比此前一些地方的試水,賈汪區的做法在徹底程度上可謂創了全國之最。但也有人發現,在隨機查看的100名干部個人公開信息中,有96人的申報內容如出一轍--有住房1套;除工資外,無其他非正當收入。于是有人說這又是一場“反腐秀”。
【標準表述】
[意義]
在一些先期試點地區漸漸“沒有結果”的情況下,淮安、徐州賈汪區等地執著地試水被譽為“終極反腐”手段的官員財產公開制度,既讓人看到了這一制度的吸引力與生命力,也讓人對這一制度堅持和傳播下去有了信心,“先讓制度站穩腳跟,進一步完善”的期待才會理想照進現實。“或許,還能為全國官員家庭財產公示制度探條路”。
首先,官員通過公開財產,接受公眾對權力的監督,使公共財政透明度加強,也是我國政治文明日益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體現。
其次,官員公開財產時防止腐敗發生的有效手段,同時也是壓縮權力尋租灰色空間的利器。
最后,賈汪區干部網絡公布財產的行為是對官員財產申報制度的積極探索。建立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本身就是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需要各地有勇于改革創新的精神,積極探索,邊設計邊實踐邊積累經驗,為中央以法律形式全面鋪開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制度奠定堅實的基礎。
[措施]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認為讓官員網上“曬收入”,不能簡單地一“曬”了之,還需要監督與問責的制度跟進。
一是要細化公開內容。官員財產公開,公開什么很重要。目前賈汪區的做法是把干部住房、收入、配偶及子女上學從業等情況公布于網上,比起過去簡單公開個人的住房及收入有了很大進步。但考慮到我國公務員群體的收入結構狀況,還應細化財產公開類別,防止出現申報盲區,只有把官員的所有收入涵蓋其中,財產公開才真正具有實際意義。
二是要強化有效監督。相對于公開收入,更難的是如何監督。沒有嚴密和可操作的監督機制,官員收入公開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要強化紀檢監察等機關的監督職責,加強對公開材料的審核把關;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媒體的作用,暢通監督渠道,鼓勵群眾參與監督。同時積極發揮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加大對虛假申報的揭露力度,真正讓官員財產置于陽光之下。
三是要落實官員問責。我們注意到,很多地方官員申報都是“自己填個表然后上交,沒有審核沒有公布”,一些地方官員財產公示試點后波瀾不驚,大多是“零投訴”、“零舉報”,這既反映出財產申報在許多官員心目中就是“走過場”、“擺樣子”,也反映出一些群眾對于公開制度的不信任、不關心。要打破這種局面,就需要有關部門加強問責,完善懲戒措施,切實提高官員申報的造假成本,讓“隱瞞或偷工減料的申報”真正付出代價。
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如果真正把官員財產曝曬在陽光下,并配以有效的監督問責,我們就不用擔心這樣的反腐被說成作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