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近年來,尤其是自200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實施以來,我國城鎮規劃的編制、管理、監督制度日臻完善,城鎮發展日新月異,城鎮化進程逐步加快。但城鎮建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部分地方政府對城鎮規劃工作不夠重視,有很多隨意性和短期性行為,個別城鎮甚至出現了“一個將軍一個號,各吹各的調”、“編規劃,紙上畫、墻上掛,不如領導一句話”的怪現象。
城鎮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系統工程,是推進城鎮建設、推動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節點,也是政府指導、調控城鄉建設的基本手段。因此,城市規劃的制定、管理、監督等工作都馬虎不得,這涉及城市的未來發展、合理布局和工程建設的綜合部署,也關系著社會各個行業、部門和百姓的切身利益。
【標準表述】
[專家觀點]
城市建設重點在科學規劃
規劃不要“紙上畫畫、墻上掛掛”,關鍵要發揮規劃的科學引領作用。
--學者與規劃設計專家朱澤君
市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郭思東認為,缺乏規劃的城鄉建設,往往會錢花了,事做了,卻浪費了,甚至造成破壞。
推進新型城市化,規劃是靈魂、是綱領,決定著城鄉發展的方向和未來,決定著城鄉建設的品位和水平。同時,它還是宣傳廣告,是招商引資的 ‘引子’?!?/p>
--市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郭思東
城市規劃要考慮人的需求
要轉變城市規劃思路,緊緊圍繞“文化是靈魂、道路是骨架、產業是支撐、水系是血脈、生態是衣裳、功能是命脈”等六大主要元素,大膽設想,超前策劃。
--學者與規劃設計專家朱澤君
在工業化時代,城市規劃所關注的是機器的需求,即水電、交通,而不是人的需求,這種思路至今對一些城市的規劃仍存在一定的影響。梅州推動新型城市化工作,必須改變規劃思路,將關注機器的需求,轉為關注人的需求。
--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梅州市發展戰略顧問馬向明
宜居城市環境很重要
開展城鄉環境整治,是推進新型城市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抓環境不是做表面文章,不是搞形象工程,而是民心工程。
--學者與規劃設計專家朱澤君
城鄉環境整治事關民生,環境好了,群眾生活會更舒適愜意。抓環境,就是抓經濟、抓招商、抓文化、抓旅游,更是抓民生。同時,城鄉環境整治不單是衛生問題、秩序問題,也是檢驗各級黨委政府執政能力、領導干部工作作風的試金石。
--某市委黨校教師岳崇國
[原因與影響]
近年來,我國各地頻現“地陷”、城市“看?!?、“道路橋梁垮塌”“短命工程”等現象的出現有多重原因:
一是政府盲目追求GDP和追求政績的結果。
二是重面子、輕里子”,“重地上、輕地下”的管理理念和市政、排水、環保、電力、通訊等不同部門的管理,地下空間缺乏統一而協調的規劃、建設有關。
三是城市發展缺乏長遠規劃和建筑設計短命的結果。
四是工程質量低下是事故出現的關鍵因素。
五是缺乏嚴格的問責機制。
總的來說,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頻繁出現,是決策失敗的結果。一方面,不僅勞民傷財,而且挫傷著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嚴重影響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決策失誤現象和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業已經影響到社會民生正常發展。城市的發展考驗著城市政府的決策、組織能力、應急管理水平。
[對策措施]
各級管理者在進行城市建設時必須科學管理城市:
一是必須使城市規劃更科學,明確責任。目前,部分城市的規劃體制、城市規劃隊伍、城市規劃理念等仍然是重收益、輕環境,重短期、輕長期。這就要求我們全面加強城市總體規劃,加強對于綜合發展戰略的研究能力。
二是必須要轉變城市建設理念,在發展城市經濟的同時,城市政府必須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建設和規劃模式。
三是在城市“運營”過程中,領導干部應自覺端正政績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益民生的事情,杜絕“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中,堅持以人為本,問計于民。
四是嚴格監督,加強問責。將行政置于陽光下,導入有效的公共監督,讓公眾充分發揮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嚴控相關權力的腐敗和資本暗箱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