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央行杭州支行領導鄭某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婦科就診。進入診室后,因質疑年輕醫生的能力而對其進行辱罵。并在別的診室就診完畢后,再度回到最初的診室興師問罪。嚴姓醫生先后兩次對其行為提出批評。兩人發生爭執,其間,鄭某某動手推扯。第三方醫療機構的傷情鑒定顯示,嚴姓醫生左側外耳道撕裂傷,耳廓、耳后軟組織損傷。
事發后,杭州市公安局小營派出所認定,鄭某的行為已構成故意傷害,并對其做出行政拘留5天并處罰金的處罰措施。
鄭某的傷醫行為也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嚴厲譴責。11月7日,中國醫師協會法律事務部發出了“中國人民銀行應嚴肅處理傷醫者給全國醫院人員一個說法”的呼聲,聲援被打醫生。
鄭某的行為及社會反響也引起了所在單位的高度重視。本周,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在全體黨員大會上,宣布對鄭某某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并免去其科長職務。
·相關評論
@鳳凰網:信任之墻轟然倒塌,難以重筑。因為醫療環境不會一下子改變。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可醫療資源相對于龐大的就醫人口而言,卻是那么的稀缺。據測算,一個好醫生,一天會接診七八十名患者,他們花在每位患者身上的時間,大約只有五六分鐘。你還指望這個醫生對這七八十人都面帶微笑?醫生也是人,也會不耐煩。某些時候,醫生都沒力氣笑了,或者沒精力詳細解釋了,可病人會覺得醫生冷漠,覺得醫生不負責任,醫患矛盾就此滋生。在一些大醫院,門診窗口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有多長的隊伍,就有多大的抱怨。在焦灼的等待中,患者或多或少的帶了點情緒,一有機會就會爆發。曾經晚上帶孩子去一家著名三甲醫院看病,短短十幾分鐘時間里,先是看到一名患者怒斥門診人員沒告知清楚讓他多排了1個小時的隊,接著又目睹一名患者指責醫生沒有醫德,醫生忍無可忍,拍案而起,憤懣地喊出一句,“我到底哪里錯了?” 1
@中金在線:醫暴事件的發生是源于“醫院和病人之間互相信任和溝通的危機”。“如果醫生成功治好他們,病人就很開心,甚至愿意給紅包。然而,一旦醫生收了紅包卻無法治好病人,他們不但失去了性命,還沒了錢,于是親屬就會非常憤怒,你不可能要求他們行為理智。新的舉措(加強醫院保安)無法根除這個問題。只有中國醫療體制進行徹底的改革,才能減少醫院暴力。
@前中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中國需要建立獨立機構來處理醫療事故糾紛,因為目前患者對醫院主導的體制已經失去信任。中國醫院必須放棄部分行政管理特權,一旦玩忽職守,醫生的職業生涯就必然宣告結束。所以他們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而對中國的醫生而言,一次醫療事故只是醫院的問題,因為醫院主導一切,包括買藥、買醫療器械和醫生。 2
@廖新波專家:一些患者的觀念有偏頗,認為“醫療就是消費”,“我付了錢,醫生就得給我治好”。實際上,醫學科學還有許多未知,并非所有疾病都能治好,疾病本身就是有風險的,醫生不是萬能的,醫學也不是萬能的。希望患者能理解醫學的局限性。 3
·模擬題
如今我國隱患糾紛頻發,有人說是醫生的醫德缺失,有人說是病人的就醫觀念不正確,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析
近日,國內很多地方的醫院都出現了多起暴力傷醫案件,例如北京120急救人員被打,浙江溫嶺第一醫院醫生被刺死,還有材料中所述的病人將醫生外耳道撕傷等,醫療糾紛越演越烈,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國的醫療體制存在問題,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第二,醫生和病人之間信任的溝通不善也是醫患糾紛的基礎原因;第三,患者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仍然存在,而病人就醫的觀念有所偏頗,把治病當做用錢買健康,這已經將醫患關系推到了懸崖邊上;最后,由于醫生收入的客觀原因,再加上部分醫生的觀念存在偏差,收受賄賂后才給予更好的醫療服務。
如果任由事態的發展,那么醫患糾紛將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當中的一個定時炸彈,改善不和諧的醫患關系,維護公共醫療秩序勢在必行,而理順醫患關系需要多管齊下,多方面采取解決措施:
首先,政府方面要積極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繼續建立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徹底改善民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使其放心就醫,沒有后顧之憂。同時,加大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投入,適當增加醫生的收入;
然后,加強醫療衛生方面的人文教育,端正現在醫生和病人偏離的觀念,在社會層面上營造一個和諧的就醫氛圍;
其次,加強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加深二者互相的了解,互相的理解,在根本上解決已經深化的矛盾沖突,而媒體在進行相關報道時一定要核實信息,呼吁全社會正確的關注和看待;
最后,健全法律,成立第三方機構來調節醫患糾紛,并且請群眾維權的同時加入到對醫院的就醫流程、醫生能力、態度等的監管中來,并且對一些玩忽職守,不負責任的醫生給予一定的懲罰。
醫生需要祥和、安全的工作環境,病人需要舒心、方便的就醫服務,如果達成這樣那么才稱得上是和諧,希望通過國家、社會、醫生、群眾的多方面努力,我們國家的醫患糾紛一定會越來越少,和諧的就醫環境就在前方不遠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