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開始,申論的題型開始發生了變化。
2000年~2002年的申論試題嚴格遵守“三段論”模式,即包括“概括要點”、“提出對策”、“論證表述”三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概括給定資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或問題;第二部分是假定某一角色,對資料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第三部分是根據資料的內容自擬題目,進行論述或論證。
2003年和2004年題目由3道減為2道,傳統的“三段論”模式在形式上有所改變。
2005年和2006年申論考試的命題模式有了新的動向,即不再嚴格遵循“概括要點”、“提出對策”、“論證表述”的命題模式,增加了“不確定選項”的內容。試題要求應試者根據給出的選項內容做出對錯選擇,并對錯誤選項做出合理的解釋。如2005年的《申論》第一部分要求:給定資料中提到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下面列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A~E五項措施,其中不正確的是哪幾項?請寫出這幾項的序號,并分別說明為什么不正確。說明的字數不超過200字。2006年的《申論》第一部分要求:在線結束后,網友發表了帖子,有的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請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對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的帖子,具體說明為什么不一致。這實際上就是“提出對策”題型的變異。
2007年和2008年的題型更是新穎,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時候的公務員考試試題,其根本原因在于命題人試圖避免考生和培訓機構經過成熟模板的訓練,使得其答卷的水平大大超出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利于公務員考試“擇優選拔”原則的落實。
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公務員考試是有既定的規律可循的,具體說來:第一,答案源于材料,這就要求我們認真閱讀材料,針對不同的材料掌握不同的閱讀方法;第二,申論無法準確地測試出考生的真實能力,這是因為其對于材料的過分依賴;第三,經過認真地訓練,使得“類公務員思維”成為你的常態思維,答卷體現出的是專業水平,會給考官留下很好的印象,你的綜合得分肯定會有所提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