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公布是中國社會經濟領域內發生的主要事件,同時也是考生在準備申論考試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那么,我們該如何去認真閱讀這則重要的文件呢?一般說來,很多同學都會將它一段段的割裂來看,將它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但是,如果單純地將這個報告作為一般的理論熱點來讀的話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因為,這個意見稿的內容豐富、見地深刻,必須將它作為一個聯系地整體來閱讀,把握住它內在的脈絡。
一、樹立問題意識
任何黨的主要決議都是針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的。所以,首先必須明確建議當中的問題意識。那么,建議中的問題是什么?在綱要中有這么一段話,“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主要是,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歸納起來就是,1:經濟與環境的矛盾;2:投資于消費的失衡;3:國內收入分配差距大;4:科技創新力差;5:產業結構不合理;6:農業基礎薄弱;7: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拉大;8:就業壓力大;9:社會矛盾多,體制機制障礙多。在這里提醒大家一句,問題九不會是一個出題點,因為,國家公務員考試的材料不會涉及體制機制的問題,這點請大家注意,以免浪費時間。
二、明確原則和做法
建議里有這么一段話“制定‘十二五’規劃,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國內外形勢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鞏固和擴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成果,促進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總的來說,未來問題的處理,科學發展是主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是必須把握的,尤其是要弄清楚如何去把握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三、必須把握五大原則
如何處理我們的問題呢?那就必須把握五大原則——堅持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這些原則是必須把握的重點,也是指引答題的理念性的東西。
總之,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脈絡去分析這個事情,將它分析出頭緒來,在這樣一個框架中去處理這些東西,這樣才能更好的把握這些理論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