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括特定內容的涵義
與對整個材料內容的概括不同,它只針對其中的某一部分或特定問題進行作答。由于給定資料逐年增多,而且所包含內容由單一到復雜過渡,所以針對給定資料中某一部分的特定概括類試題開始出現,如2005國考年第二題,2007年國考第一題等,部分省市的考試都是這種試題類型。
2005年的申論要求:根據給定資料,概述我國近年來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基本方針政策。概述文字要簡明扼要,不超過200字。
2007年的申論要求:根據“給定材料1、2”的內容,整理一份供有關負責同志參閱的材料。要求:概述全面,觀點鮮明,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500字。
2006年河北省申論要求:根據給定材料概括我國農村文化困境的現象及其危害。要求:概括全面,觀點明確,條理清楚,語言流暢,不超過400字。
2006年浙江省申論要求:假設你是一名政府機關公務員,從2005年12月28日《××日報》上看到了給定材料中的第4-8段內容的報道,請講4-8段材料中反映的所有問題概括總結,提交本部門領導審閱。字數400字以內。
2008年浙江省申論試題:概述資料2-3提供的主要信息。要求:概括全面,表述簡潔,字數不超過300字。
二、概括特定材料內容的解答技巧
1.首先要盡快找到所問問題是針對材料當中哪一部分或哪幾部分,找準位置。
2.對找出的內容進行加工,加工的過程同概括整個材料的步驟基本一致,不同的內容區別對待以體現不同方面,相同或相似內容合并歸納,提煉出一個具有概括內容的綜合句式。
3.根據答題要求梳理成符合要求的一段式或多段式的表現形式。采用哪形式根據字數多少來確定。
趙同勤給定2005年申論試卷要求參考答案:
近年來,我國政府非常重視對農村的扶貧開發工作,確定了該工作的基本方針,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現將有關的基本方針陳列如下: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在國家幫助和扶持下擺脫貧困;尊重農民的生產自主權,防止強迫命令;發展有特色的種養殖業;堅持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增加財政扶貧資金;改善貧困地區的生產生活條件,鼓勵多種所有制組織與扶貧開發開展國際交流;擴大貧困地區的勞務輸出;加強對扶貧的審計。
趙同勤給定2007年的申論試卷要求參考答案:
所給材料的是以石家莊近郊的北焦村和西營村為例,反映了我國在城市發展中農用地被征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國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舉措。主要包含以下內容:
第一,從北焦村和西營村的情況看,存在以下問題:隨著城市發展的迅速擴張,原有的大量農用地征用,或是省直機關的辦公地和職工宿舍,或是被用來開發成學校;許多失地農民被迫靠出租和僅有的薄田為生,生活日益困難;在土地被征用過程中,普遍存在著補償過低和補償不到位的問題,在被征用土地的過程中存在著強制征用和農民不知情的情況,致使農民拒絕開發和聯合上訪。
第二,從全國形勢看,近十年轉讓土地達一億畝,速度驚人,而在轉讓利益分配過程中,政府和企業從中獲益較多,農民利益受到損失。
第三,為了加強對土地的管理,我國先后于1998年和2004年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對土地征用耕地的補償費給予明確規定,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而且提出將土地出讓金部分轉移給被征地的農民以保障農民生活的現有水平。
第四,部分專家對解決農民土地補償提出了好的建議,如建立合理的安置和社會保障制度,實行土地轉讓市場的分級等。
從材料來看,加大對土地的嚴格管理,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首要任務。
下面以2006年浙江省申論試卷為例解析
(假設你是一名政府機關公務員,從2005年12月28日《××日報》上看到了給定材料中的第4-8段內容的報道,請講4-8段材料中反映的所有問題概括總結,提交本部門領導審閱。字數400字以內。)
4.12月25日23時許,正是人們參加圣誕節狂歡最興奮的時刻。家住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檀島酒吧正后方不到20米處一幢商品樓的王先生,突然清楚地聽到了前面酒吧的一聲爆炸。隨后,他看到有火苗從檀島酒吧后面冒出。就在火苗剛開始竄起時,坐在檀島酒吧二樓夾層的20歲姑娘黃桂英在黑乎乎的酒吧里聽到了讓自己下樓領獎的聲音。她立即起身下樓,她沒有想到這一起身,竟然是她和同伴的生死之隔。黃桂英剛走下窄窄的樓梯口,就聽到服務員驚呼:起火了!這時,她一邊順著墻角摸著往門外跑,一邊下意識地回頭看一起來的5個伙伴。在昏暗的火光照映下,她隱約看到他們也在起身逃離。等到她跑出酒吧之后,她才知道是從后門出來的。驚魂未定的她轉到正門時,消防部門已經來了,她沒有看到同來的5個同伴,在消防部門滅火的時候,她幾次想沖進火場或是去看一下從火場內拉出的已被燒黑的人,都被擋了回來。黃桂英大難不死,同去的6個人,只有她一個人跑了出來。
桂英向記者回憶說,當時人們擠成一團。一張平時最多只夠坐4個人的小圓桌,最多的要圍上達10人,酒吧里的能見度最多只有三四米,人們的行動都靠刺耳的喊叫聲來調節。
梁淑嫻,剛滿19歲,是與黃桂英在檀島酒吧歡度圣誕節的5個同伴之一。12月27日11時,梁淑嫻媽媽黃雪珍對女兒殘存的一點希望也徹底破滅了--坦洲鎮負責此次火災事故處理的人員給家里打來電話,要她當天下午1時到中山市殯儀館辨認遺體。2月27日下午,記者從一位處理事故的領導手中看到的26名死難者名單中,年齡最小的是坦洲鎮中學兩名15歲的學生,而最大的一人是來自廣西的打工仔,但也不過28歲。
死難者主要分為三部分,絕大部分是坦洲鎮當地已經工作的年輕人,1981年、1983年、1985年出生的居多,少部分是在校學生,還有四五名是客死他鄉的打工仔。
5.在令人驚訝的死傷數字面前,對大火的迅速撲滅都已變得讓人感覺微不足道,因為一切都是亡羊補牢,而類似的教訓已經發生了不知多少回。人們在意的是,火災發生之后當地對待媒體和公眾的態度。
當地新聞媒體一律使用政府部門提供的通稿,讓人有強烈的“隔膜”感。有識之士指出,特大事故本來是個絕好的消防意識和安全意識教育的機會,但在事故發生的相關細節上遮遮掩掩,不愿把事故作為認真檢討和吸取教訓的機會,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呢?
黃桂英告訴記者,從當地對火災報道的通稿中看到,檀島酒吧內部裝飾使用的是易燃材料,這是導致火災發生的根本原因之一。但到底用的是哪些材料,因為現場的燈光昏暗,她其實在經歷了一場生死考驗后也根本沒有概念。她認為,真正的消防意識的加強,是必須把所有的真相告訴人們,給人們一個具體的切切實實的概念,而不是空洞地叫喊要“吸取教訓”。
本報記者對傷員的采訪和對受難者遺體的探視,都是靠受難者家長的暗中支持,得以“混”進現場,對事故現場圖片的拍攝,靠的是偷偷將照相機藏在衣服中。為什么非要讓肩負向公眾傳播更多真相之重任的記者們靠所謂的無聊的計謀在現場“窮混”?為什么不能讓他們大大方方地采訪,大大方方地了解事情的更多細節呢?
6.2005年12月24日晚,圣誕平安夜在蓉城掀起一陣狂潮,幾十萬市民走上街頭狂歡。晚上7時23分,警方已對春熙路過街天橋進行局部封閉,行人禁止通行和逗留,兩側拉起了警戒線,數十名民警不停地對人群進行疏散。晚上8時,天府廣場顯得擁堵不堪。交警已在西御河街與人民南路路口設起路障,禁止車輛直行。在民警的疏散下,成千上萬名行人手持沖氣棒打打鬧鬧朝春熙路方向涌去。晚上8時30分,剛一走進春熙路,就仿佛置身“戰場”。人們甩開胳膊,揮舞著塑料充氣棒,見人就打,“乒乒乓乓”的敲擊聲此起彼伏。放眼望去,街上除了密密麻麻的腦袋,就是花花綠綠的充氣棒。晚上9時,春熙路步行街被狂歡的市民擠得水泄不通。9時30分,公安局指揮車開進春熙路。作清場前的宣傳工作。站前、高新、金牛等分局的2000多名民警從中山廣場疏散積聚狂歡的市民。
7.從2003年開始,成都人流行圣誕節到天府廣場及附近的街道玩充氣棒。隨后的規模一年比一年盛大,2005年幾乎達到瘋狂的地步。12月24日晚,成都天府廣場,春熙路及周邊地區聚集了十多萬人,他們在街頭相互追打,同時用充氣棒敲打不相識的路人的頭部和車輛取樂,隨后將用過的“武器”隨手丟棄。一時間,交通陷入癱瘓,垃圾成山。天府廣場綠地、路燈、公共設施被嚴重損壞,一片狼藉。
劉正彬是成都一家清掃公司的員工,他負責清掃錦江區總府路天橋口子到北新街口子的路面,這個路段是狂歡隊伍的必經之處。劉說,24日、25日,清掃公司特別在此路段增派了9名員工,他們不停地撿被人們丟掉的充氣棒,累得腰都直不起來了。像劉正彬這樣忙得腳不沾地的清掃人員,該公司還有130多名,其中40多名都是被臨時派來狂歡街道救急的。據統計,錦江區那兩天的垃圾數量達到80多噸,比平常多出40多噸,充氣棒就達到了十多噸。而青羊區的垃圾數量也比平常多了40多噸,充氣棒的數量也有十多噸。
據成都市環保宣教中心新聞辦負責人介紹,像充氣棒這樣沒有經過特殊處理的不可降解物質,它的理化性能可以不發生變化長達60年到100年。如果地下填埋物中不可降解的垃圾太多,將對土壤結構造成一定影響,會切斷地下水源和水循環。另外,如果對塑料進行焚燒處理,對大氣也會造成污染。所以在生活垃圾中,塑料垃圾越少越好。
成都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楊副院長認為,有關部門及市民要從源頭上樹立環保意識,拒買塑料充氣棒等不能進行回收處理的東西,以此防止能源的巨大浪費。
8.幾天后、記者到市場調查,發現還有充氣棒在賣。一名姓伍的攤主向記者透露,2005年圣誕節他掙歡了,“5天賣了80多萬根,掙了十多萬元呢!”他說。其他幾個攤主的生意也跟他不相上下。
記者還走訪了幾所高校,詢問了10多名學生。被問到的男生幾乎都參加了圣誕的狂歡,參加狂歡的女生則有四成。一位姓劉的男生說,他從來沒想過這些充氣棒最后會到什么地方,更沒想到是否會影響環境。一名姓李的女生說,她平常還是有環保意識的,參加過學生們組織的回收電池等活動。至于塑料制品埋在地下對環境會產生影響,她說自己就沒想到。
答題思路:
第一步:把第四段、第五段的內容進行歸納,由于給定資料采用了新聞報道的形式,出現了幾個典型性的人物,概括時只陳述事件本身,無需涉及具體人物,而且應體現事件發生的邏輯關系:事件發生的過程--原因--事后當地政府的態度。
第二步:把第六、第七、第八段的內容進行歸納,也應遵循事件發生的過程和邏輯關系:圣誕節幾十萬人們走上街頭狂歡--造成的損失--人們的意識和專家的要求。
第三步:采用陳述的語言,去掉描寫性的語言,客觀陳述事件的過程及帶來的問題。
第四步:用自己的語言陳述,形成一個符合要求有頭有尾的答案形式。
該部分材料主要反映人們在崇尚洋節的同時,由此引發的安全和環境保護問題值得人們更加關注。
2005年12月25日,廣東省中山市坦洲鎮檀島酒吧突然發生爆炸,事故造成26名人死亡,絕大部分是在當地工作的年輕人,年齡最小的是兩名學生。經調查,導致火災發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內部裝飾使用了易燃材料,與當時酒吧環境的擁擠和噪雜也有著直接的關系。當地政府在處理事故過程中采用了遮掩的態度,喪失了增強消防意識和安全意識教育的機會。
四川成都的幾十萬市民走上街頭,狂歡圣誕平安夜。僅天府廣場周邊地區就聚集了十多萬人,數千名警察出動維護秩序,狂歡的人群手持沖氣棒,相互追打,隨后丟棄,交通陷入癱瘓,垃圾成山,廣場綠地、路燈、公共設施被嚴重損壞,一片狼藉,僅充氣棒的數量就有十多噸。充氣棒屬于不可降解物質,無論掩埋或燃燒對土壤結構和大氣都會造成污染。但事后記者發現,仍有人在兜售,部分參加圣誕狂歡的學生平時具有環保意識,卻沒有意識到塑料制品對環境會產生影響,有關人士大家從源頭上樹立環保意識,防止能源的巨大浪費。
申論更多作答思路和作答技巧,可參看2013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