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寫好申論文章,首先必須把握好文章論證的結構。結構是文章的骨架,只有結構恰當、思路出彩,文章才能有序、完整,論證才能豐滿、言之有物。許多考生因為論證的經驗不足,對于怎樣開頭,展開論述,怎樣過渡與收尾,心里沒譜。不清晰合理的結構安排往往給閱卷老師一種“不著邊際,找不到重點”的感覺。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就選取申論文章寫作中最出彩的范文,對其行文思路、論證方式進行點評,以幫助考生寫出思路出彩、行文流暢的華美文章。本文為考生講述解決問題型結構思路作文。
解決問題型結構,即將“解決問題”這一部分作為文章重點論述內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策論文”。具體來講,“解決問題型結構”首先要針對問題提出總體對策,然后根據總體對策提出具體對策。值得注意的是,閱卷老師改卷的速度較快,考生一定要將總對策寫在比較顯眼的位置。可在段首提出,亦可在第二段提出,但是一定要讓閱卷人在讀完前兩段內容后,迅即找到總論點。有的考生喜歡從遠說起,“隨著工業革命以來……”,“隨著改革開放……”,這樣的開頭不是不行,但是不小心一敘述就到了七八行,重點還沒說到,這樣很容易失分。
對問題的影響、原因或必要性的分析,可以在提出分論點前集中論述,也可在提出分論點時分別論述每條分論點的影響、原因或必要性。最后,文章結尾處要對全文進行總結提升,解決問題型結構與分析問題型結構不同,其總結提升部分必須另起一段單獨提出。
【范文】
以自主創新推進產業結構升級
近來,東莞出現大量企業遷移倒閉現象,引發了人們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討論。實際上,東莞模式是典型的來料加工型產業結構,在改革開放之初,確實推動了沿海地區經濟發展。但由于缺乏自主創新,東莞模式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缺乏市場定價權力、產業附加值低,成為我國現有產業結構硬傷的集中表現。要破解東莞困局、推進產業結構升級,就應當加大自主創新力度。
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要培養創新觀念意識。部分中資企業家對自主創新或敬而遠之,或無力為之,自主創新觀念意識淡漠。這導致企業不僅缺乏自主創新能力,甚至部分喪失了自主創新的觀念意識。“哀莫大于心死”,喪失了創新意識的企業,必將是即將垂死的企業,喪失了創新意識的民族,必將是行將沒落的民族,這必將使我國淪為碌碌無為的車間和發達國家的打工仔。難道這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最終目的嗎?難道這就是中華民族歷盡劫難所要到達的彼岸嗎?顯然不是,我們要培養本土企業的全球戰略眼光,樹立想做、敢做、能做全球產業領袖的戰略心態,牢固樹立甘于創新、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觀念意識。
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要鍛造創新人才隊伍。在改革開放初期,得益于義務教育的普及和國民素質的普遍提高,我國成功地引進了大量外資,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但目前,我們也面臨高級創新人才匱乏的困境,使我國自主創新陷入“有思路、無人才;有想法、無落實”的紙上談兵陷阱。故此,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鍛造一支創新型人才隊伍。一手抓教育體制改革,把創新意識、創新習慣、創新能力貫穿國民教育的始終,培養本土創新人才;一手抓國際人才資源,既要鼓勵本土人才走出去,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和科技,也要實施引進來的戰略,大批量引進發達國家的成熟人才。逐步形成“以自我培養為主、以國際交流為輔”的科學合理的創新人才結構。
推進產業結構升級,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我國已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并開始廣泛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但中資企業仍普遍缺乏參與國際競爭的勇氣和能力,仍試圖采用低價競爭和代工貿易的舊思路來實現持續發展。黨中央多次指出,“我國企業不僅要發展國內市場,也要利用國際市場,堅持國內國際市場統籌兼顧。”我國糧油加工業的教訓也說明:如不直面跨國企業的挑戰,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就不可能有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甚至會喪失本土市場。因而,我們要引導和鼓勵中資企業在練好內功,充分發掘利用國內市場資源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全球戰略眼光,勇于直面國際企業巨頭挑戰,在競爭中學習對手、模仿對手、超越對手、戰勝對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江澤民同志曾高屋建瓴地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只有扎扎實實培養創新觀念,鍛造創新人才并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才能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登上國際產業鏈的最高峰,創造出高品質的中國品牌形象!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簡評】
這篇范文有兩個特點。一是結構清晰。首段提出問題,二、三、四段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融為一體。尾段總結分論點,再次點題。文章各部分之間脈絡清晰,層次分明。二是分析深刻。只從自主創新的角度來談產業結構升級,而不談其他方面。專攻一點,保證了文章觀點的深刻。這么一說,本文的整個思路就很容易看出來了。
這篇的開頭很是巧妙,單從東莞模式這個事例切入,通過轉折遞進的方式先肯定了成績,隨后筆鋒一轉,指出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主要論點。比起泛泛而談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顯得更加具體深刻,一針見血。同時,也是語言精煉、層次豐富且信息量大的一段典范。考生可以仔細認真地揣摩這段的寫法,練習加工提煉語句的能力。
大部分篇幅都是提對策,有人可能會盡可能多地堆砌詞藻,這樣的對策看似豐富且政府慣用語眾多,但很難做到“論證充分”、“見解深刻”。本文先是精心加工了三個句式工整有力的分論點,每個分論點都包含了對問題的勾勒,分析原因和后果,以及有針對性的對策,使得整個邏輯嚴密而層次分明。并且,文中綜合引用名言警句,運用對偶、設問等方式加強了文章的可讀性,這些都是考生可以模仿并加入自己的寫作中的技巧。
申論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