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公務員申論考試命題的愈來愈規范,在對考生“層次”、“條理”、“邏輯”能力的考查上也頗為用心,這些要求時常會出現在概括、分析、對策和文章寫作的申論各類題型當中。如何體現申論作答的層次性?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建議考生可對以下幾點提起注意。
首先,為什么要體現層次性。很明顯,層次性要求是申論答題的要求,是申論考試命題時對考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考查;同時,考慮到申論閱卷的易操作性,層次性的體現有利于閱卷者快速有效地進行評分,因此,為了答案的醒目和易尋找,分條分點作答也有利于申論分數的提高。
如果在作答要求中明確提到要體現層次性,當作答層次不清時考生容易失分,這是因為在申論考試閱卷規則中,不僅內容上的層次性會有評分標準,層次性還會有答題形式上的分數。
其次,如何體現層次性。比較簡單的一種方法,就是根據材料的順序,將所獲得信息點分條分點羅列,這種方法適合對于申論作答毫無基礎的同學。當對申論考試有過一定經驗或者有著較好的復習基礎時,建議考生可以根據平時常用的邏輯思維對答案進行謀篇布局。
主體的不同,即可以根據主體的不同對材料中反映的答案進行整理。例如在涉及教育問題時,可以從政府、學校、家長、學生等不同的主體找問題、做分析或者提對策。
主次的不同。在材料中出現的內容中,明顯存在著由主要到次要的順序,那么就需要根據材料的側重程度,分布答案的信息點。
主客觀的不同。以概括王景治黃的原因(2011年國考副省級以上的申論試卷)為例,在答案中就明顯存在著主觀(主動治黃)與客觀(自然條件)的層次。
時間上的先后。例如工程質量出現問題時,可考慮建設前、建設中和建設后的層次維度。再以2012年北京申論中概括總結出現工程質量問題的主要原因時,可以按照工程建設的程序,從規劃方、施工方、監管方、維護方、驗收方、使用方七個方面作答。
另外,在層次性布置答案時,有時是用到了各個邏輯關系的組合,綜合應用和包括了不同的層次。建議考生在備考的時候,還是要“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何為層次?由淺入深、由近到遠、由大到小等等,都是層次的內容,平時在讀文章或者做練習時,注意申論作答中常用的層次關系,以備申論考試時迅速想到可能會用到的層次關系。當然了,提高分數是一個目的,更重要的是鍛煉考生在以后走向工作崗位時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己邏輯思維、全面考慮的能力。
申論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4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