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公務員申論考試中,每一題的答案都要求考生自己組織語言用文字表達出來,文字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申論得分的高低。那怎樣組織語言才會得高分呢?在此,國家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提醒考生:申論答題組織語言一定要體現嚴密的邏輯思維,站在政府的角度依據資料內容來進行語言拓展,切勿主觀臆斷,憑空想象。
【例一】給定材料:關于“限塑令”的實施及其效果,社會上有很多議論,不同觀點各有道理。“太行日出”的博客:“限塑令”實施四周年,輿論普遍發出批評和質疑的違章,媒體稱“限塑令”遭遇“四年之癢”,筆者切身感受,身邊的同事們也發出感慨,四年來,身邊的塑料袋貌似未減反增,因為在現召集這個“不差錢”的年代,逛大型超市的群體里,幾毛錢的塑料袋能擋住多少人?況且,就收費而言,收少了大家不在乎,白色污染依舊,收多了就會給生產企業或商家帶暴利,那便是犧牲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助長了生產銷售污染物的熱情,白色污染只會因其利潤的巨大誘惑換個方式繼續為禍人間。
1.有專家將“限塑”稱為一場左右手的“戰爭”,左手是環保,右手是方便。請參考給定資料,闡釋“戰爭”的實質。要求:準確、簡明。不超過150字。
【解題思路】本題是一道本質闡釋題,旨在指出“戰爭”這一詞的實質。因而在閱讀材料時要著重關注詞所在句子,以及該句所在的給定資料,同時也要看看其他材料里有關“環保”與“方便”相博弈的內容。
但有的考生看到“環保”兩個字就馬上有了自己的思路,寫出如下答案:
戰爭在這里是隱喻,指的是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之間存在相互對立的關系。經濟發展雖然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經濟的一是發展而忽視了環保,環境的破換不僅僅是對環境的傷害,也是對我們自身的傷害,更是無益于我們的后代子子孫孫。因此,環境保護十分重要,我們要時刻充滿斗志,打贏“環保”這一仗。
【參考答案】
實質:“限塑”能否真正得到有效落實,一方面在于個人的生活習慣和環保意識的拉據,另一方面取決于商家與“限塑令”的利益博弈。
因此,要使“限塑令”真正達到應有的效果,政府應該加強宣摶,讓人們認識到白色垃圾的危害,喚醒人們的環保意識,出臺政策推進購物袋、塑料袋的反復使用,同時要從源頭上禁止塑料袋的生產。
【分析】兩個答案相比,不難看出第一個答案考生看見“環保”就才思泉涌,但寫著寫著就偏題了,成了呼吁人人環保的標語,采分點不突出。第二個答案通過邏輯清晰地布局和排版,站在政府的立場角度寫出答案,這些都更利于得到高分。
因此,各位考生在申論答題時一定不要想寫什么就寫什么,要做到理性答題,收放自如。
申論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5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