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的提升需要不斷積累,除了做題之外,各位考生還可以通過積累一些金句為自己的文章寫作增添色彩。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整理了“生態文明建設六個原則的金句!”希望備戰2021年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們多多積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并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提出了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六項原則。
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薄疤觳谎远臅r行,地不語而百物生?!碑斎祟惡侠砝?、友好保護自然時,自然的回報常常是慷慨的;當人類無序開發、粗暴掠奪自然時,自然的懲罰必然是無情的。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應該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山巒層林盡染,平原藍綠交融,城鄉鳥語花香。這樣的自然美景,既帶給人們美的享受,也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依托。無序開發、粗暴掠奪,人類定會遭到大自然的無情報復;合理利用、友好保護,人類必將獲得大自然的慷慨回報。我們要維持地球生態整體平衡,讓子孫后代既能享有豐富的物質財富,又能遙望星空、看見青山、聞到花香。
——2019年4月28日,習近平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
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智慧,到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中國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0年9月30日,習近平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的講話
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決不是對立的,關鍵在人,關鍵在思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讓綠水青山充分發揮經濟社會效益,不是要把它破壞了,而是要把它保護得更好。
——2014年3月7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貴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
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將堅定不移推動綠色發展,謀求更佳質量效益。我多次說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
——2016年9月3日,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闡述了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揭示了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道理,指明了實現發展和保護協同共生的新路徑。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使綠水青山持續發揮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三、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013年4月8日至10日,習近平在海南考察時指出
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明確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既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要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重點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快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努力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四、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
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
——2013年11月9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作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時指出
生態是統一的自然系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系的有機鏈條。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如果因小失大、顧此失彼,最終必然對生態環境造成系統性、長期性破壞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再現“錦繡太原城”的盛景,不斷增強太原的吸引力、影響力,增強太原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指出
五、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制不健全、制度不嚴格、法治不嚴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狀況的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使之成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導向和約束。要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后果的人,必須追究其責任,而且應該終身追究。
——2013年5月24日,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要加快制度創新,增加制度供給,完善制度配套,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要嚴格用制度管權治吏、護藍增綠,有權必有責、有責必擔當、失責必追究,保證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見效。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六、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化需要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努力,任何一國都無法置身事外、獨善其身。我國已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
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要倡導綠色、低碳、循環、可持續的生產生活方式,平衡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不斷開拓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并發表主旨演講時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