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打印版下載:2012年浙江省政法干警考試行測真題
2012年浙江省政法干警考試行測真題
第一部分 常識判斷
(共20題,參考時限20分鐘)
根據題目要求,在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最恰當的答案,共20題。
請開始答題:
1.下列論述錯誤的是:
A.人口“老齡化”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
B.“城鎮化”可以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C.經濟“全球化”有助于化解金融風險
D.產業“空心化”弱化物質生產的地位
2.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 我國唐代經廣州港進口阿拉伯藥材
B.我國元代經登州港向大夏出口蜀布
C.我國明代經泉州港向非洲出口瓷器
D.我國宋代經寧波港進口日本的木材
3. 下列關于匯率表述正確的是:
A. 國內外通貨膨脹差異會影響匯率的長期趨勢
B. 一國國際收支盈余可以導致外匯匯率的上升
C. 貨幣管理當局的干預可影響匯率的長期趨勢
D. 一國經濟增長短期內會使本幣幣值穩中趨升
4. 下列關于我國古代監察制度說法錯誤的是:
A. 監察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官員侵害百姓
B. 監察體系相對獨立,確保監察權獨立運作
C. 秦朝設置了御史府作為中央最高監察機關
D. 監察權來源于皇權,代表君主個人的意志
5.下列表述不符合國家政策規定的是:
A.農民工可以申請參加社區居民委員會選舉
B.農民工計劃生育管理費由輸出地政府承擔
C.農民工可以回原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D.做出突出貢獻的農民工可以優先準予落戶
6. 下列做法符合我國法律規定的是:
A. 某人向法院起訴鄰居搭蓋房屋、影響自家的采光
B. 甲公司向法院起訴乙公司長期拖欠農民工的工資
C. 丙某向法院起訴外來車輛非法占用本單位停車位
D. 某報社下屬編輯部向法院起訴丁某盜版侵權行為
7. 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 房頂被風掀翻是由于層內的大氣壓力高于室外的大氣壓力
B. 用手動手氣筒給輪胎打氣,氣筒內氣壓始終高于胎內氣壓
C. 高海拔地區氣壓低于平原地區是由于氧濃度變化造成的
D. 輪胎充氣后,內胎氣壓升高、摩擦力增大,起到了緩沖作用
8. 下列可以緩解城市內澇的措施是:
A. 將水泥路面改為柏油路面
B. 鋪設人行道時使用透水磚
C. 興建人行天橋
D. 拓寬城市道路
9. 物聯網中物體通過信息傳感設備,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下列不具備信息傳感功能的設備是:
A. 激光掃描器
B. 紅外感應器
C. 普通數碼相機
D. 射頻標簽
10. 下列關于能源分類表述錯誤的是:
A. 水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屬于清潔能源
B. 電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屬于清潔能源
C. 太陽能是一次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屬于清潔能源
D. 石油是一次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不是清潔能源
11. 保存毒鼠強的容器,應粘貼的警示性標簽是
A B C D
12.建國以來曾出現過不少膾炙人口、傳唱至今的經典歌曲。
①《歌唱祖國》②《我們走在大路上》
③《在希望的田野上》④《春天的故事》
上述歌曲按誕生時間排列正確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3.古人出于禮貌和尊敬,如平輩或尊輩會稱字。下列屬于這種做法的是
A.稱屈平為屈原
B.稱白居易為香山居士
C.稱湯顯祖為湯臨川
D.稱梁啟超為飲冰室主人
14.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山梨酸鉀是一種食物添加劑,可用于增加食品的風味
B. 高濃度糖液破壞微生物細胞結構,可建筑食品保存期
C. 茶多酚能夠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可以作為食品防腐劑
D. β-胡蘿卜素可以作為食用性色素,可以用于食品調色
15. “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思想,充滿著樸素的辯證法智慧。下列體現的哲學思想與這句相同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B.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C. “賈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
D. “富貴而姿勢弄權,乃自取滅亡之道”
16. 在晴朗的天氣里,當烏蘇里江上迎來日出,此時在我國星斗滿天的地區是:
A. 漠河
B. 海口
C. 鄭州
D. 伊犁
17. 下列電影與其歷史背景對應錯誤的是:
A. 圣女貞德:英法百年戰爭
B.鐵道游擊隊:抗日戰爭
C. 高山下的花環:朝鮮戰爭
D. 戰爭與和平:1812年法俄戰爭
18. 下列生態現象中,屬于水體富營養化造成的是()。
A. 夏天,池塘中大批魚類窒息死亡
B. 水葫蘆覆蓋河面,造成水質惡化
C. 近海出現大量滸苔造成水體變色
D. 鯨魚被海潮沖進海灘擱淺,死亡
19. 下列文化常識表述錯誤的是()。
A. 清明、數伏、冬至等都屬于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
B. 古人以“社稷”指代國家,其中“社”指土地之神
C. 古詩文中以“桑梓”指代家鄉, “布衣”指代平民
D. 古人常以折柳相贈表示對將要遠行之人的留戀之情
20. 下列詩句未涉及秋天的是()。
A.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B.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C.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D. 寒菊已枯分正色,春蘭未秀借幽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