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腦科學的研究表明,在人腦的發育中存在“關鍵期”,即人在發展過程中,某一方面在某一階段發展得最快,比如,3歲以前是動作發展的“關鍵期”,1-3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4歲左右是感知圖形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腦在結構和功能上都具有很強的適應和重組的能力,易于受到環境的影響,關鍵期內適宜的刺激和經驗是運動、感覺、語言及其他腦功能正常發展的重要前提。
下列利用了“關鍵期”理論的是( )。
A.狼孩10歲時回歸社會,學會了簡單的語言
B.先天失聰的聾兒在2歲時接受語言康復訓練,最終學會了說話
C.母親在懷孕期間給腹中的胎兒聽音樂
D.某體操冠軍在3歲時就已經被認為具有體操天賦
2.戰略決策是指在企業內貫徹的一種決策活動,通常包括組織目標、方針的確定,組織機構的調整,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改造等,這些決策牽涉組織的方方面面,具有長期性和方向性。
下列屬于戰略決策的是( )。
A.我國的神舟七號載人航天計劃
B.某公司決定開發新技術,在十年內推出神經網絡電腦
C.某大公司經理決定招聘一位有多年工作經驗并能熟練講英語的主管
D.某公司用藍皮書規定全國分公司經理行為
3.生態移民是指為了保護某個地區特殊的生態或讓某個地區的生態得到修復而進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環境惡劣,不具備就地扶貧的條件而將當地人民整體遷出的移民。
下列屬于生態移民的是:
A.貴州省某山區因土地出現石質化現象,該地區村民被遷往他鄉
B.幾百年前,中原一帶的居民為躲避戰爭,整體遷到南方,成為客家人
C.某村落位于山谷中,交通十分不便,為更快致富,村民集體研究決定移居山外
D.張三的父母家住三峽庫區,由于修水庫,其父母將家產變賣,來到上海與張三一起居住
4.行政決策,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為履行國家管理職能,在充分收集相關信息、系統論證的基礎上,依法對要解決的問題做出科學決定的活動過程。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行政決策的是( )。
A.某局長自行決定從國外引進某項目,后該項目取得巨大收益
B.為解決企業的排污問題,某市政府在充分、系統論證的基礎上做出了相應的決策,然而具體實施時該決策方案失敗,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C.某政府機關為建設機關工作人員住宅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并對該建筑的設計問題召開會議,商討并形成了相關決議
D.甲市農業局局長去乙市考察,見乙市山區種植桉樹取得較大收益,便決定在甲市東區平原地帶也大面積種植桉樹
5.系統誤差是指由于測量系統或測量器的不完善、測量技術受限、試驗方法不完善或沒有保證正確的試驗條件等原因產生的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別。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情況屬于系統誤差的是( )。
A.百米運動員兩次參加比賽的成績相差0.1秒
B.分別在松花江上游和下游采集的水樣密度不同
C.伏安法測電阻的時候沒有考慮電表內阻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D.晚餐飲酒過量對第二天體檢血液相關指標檢查結果的影響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參考答案
1.【答案】B。解析:A項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1-3歲而不是10歲,C項胎兒不屬于關鍵期中的任何階段,D項體操天賦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發展過程中的,因此A、C、D三項都不符合定義。只有B項聾兒對語言的學習在關鍵期,符合定義。
2.【答案】B。解析:A項主體不是企業,C項屬于企業的人員聘用,D項是企業規范,都不屬于戰略決策。只有B項是關于企業產品的更新換代、技術改造的決策活動,屬于戰略決策。
3.【答案】A。解析:A項是因自然環境惡劣,不具備就地扶貧的條件而將當地人民整體遷出的移民,屬于生態移民;B項是因戰爭而不是因生態環境而移民,不符合定義;C項并非不具備就地扶貧條件,而是為更快致富而進行的移民,也不符合定義;D項只有張三的父母移出,并不是當地人民整體遷出,也不符合定義。故答案選A。
4.【答案】B。解析:行政決策的定義要點:①國家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②履行國家管理職能;③充分收集相關信息、系統論證。A項中的局長自行決定不符合③;B項政府的方案是在充分系統論證基礎上作出的,雖然實施時失敗,但是仍然符合行政決策的定義;C項該政府機關并不是為了履行國家管理職能,不符合②;D項農業局局長的決定不符合③。故答案選B。
5.【答案】C。解析:C項中的伏安法測電阻沒考慮電表內阻,屬于試驗方法的不完善,屬于系統誤差。A、B、D三項都不屬于系統誤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