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義:
①文化惰性:指既定文化在其賴以形成和發揮作用的環境發生變化后,仍按原有的慣性運行所表現出來的排斥一切變化的傾向。
②文化核心:指一種文化類型的代表性價值導向,它既包含自身文化的特質,又具有超越自身的人類文明共有的內涵,代表一種文化類型的歷史與時代價值。
③文化變遷:指由于族群社會內部的發展或由于不同族群之間的接觸而引起的一個族群文化的改變。
典型例證:
(1)傳統的白褲瑤與外族通婚會遭到本族的阻撓、諷刺和輕視,隨著白褲瑤青年外出讀書、打工的越來越多,不與外族人通婚已漸被打破。
(2)羌族優美的敘事抒情山歌、豐富多彩的民間故事、瀟灑大方的莎朗舞、別具特色的風情習俗,處處洋溢著對自然的崇敬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3)小張、小李、小吳多年在一起工作,他們能夠以最簡單的語言或符號表達深層次的含義,也即以最小的物質媒介承載著最大的信息量。
對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的關系判斷正確的是( )。
A.例證(2)與定義②不相符
B.例證(2)(3)分別與定義①③不相符
C.例證(1)與定義①相符
D.例證(1)(2)分別與定義②③相符
2.定義:
①自我意識:指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包括對自己心理傾向、個性心理特征和心理過程的認識與評價。
②原意識:指由動物(特指猿群)進化而來的適合人類個體生存的基本感知。
③顯層意識:指個體在人類群體(社會)中受到教育的感知結果。
典型例證:
(1)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
(2)智能機器人能夠具有基本的光感、熱感和電磁感。
(3)學生認為自己很優秀。
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存在對應關系的數目有( )。
A.0個
B.1個
C.2個
D.3個
3.內在經濟是指一個廠商在生產規模擴大時自身內部所引起的收益增加,而外在經濟是指整個行業規模擴大時給個別廠商所帶來的收益增加。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外在經濟的是( )。
A.稀土行業近年來發展迅速,一些開采企業由于運輸成本和關稅的降低,出口量不斷增加,和許多國家都建立了貿易往來關系
B.某茶葉生產商由于引進了一批先進設備,提高了生產效率,銷售量比往年擴大了一倍
C.國產手機行業發展迅速,規模不斷擴大,某手機生產商為了增強產品競爭力,開始精簡機構降低成本
D.由于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廣東省一些地區的加油站通過提高價格獲得了較多利潤
4.定義:
①自戀型人格:指過于重視自我價值而缺乏對自身和他人進行理性和客觀認識的一種人格。
②回避型人格:指行為退縮、心理自卑,面對挑戰多采取回避態度或無能應付的一種人格。
③強迫型人格:指過于要求嚴格和完美,具有強烈的自制心理和自控行為的一種人格。
典型例證:
(1)小肖敏感羞澀,害怕參加社交活動,擔心自己的言行不當而被人譏笑諷刺,也從來不去做那些冒險的事情。
(2)小吳經常無根據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認為自己應當被視作“特殊人才”,幻想自己擁有比他人更多的智慧、聰明。
(3)小欒十分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舉止是否適當,往往用十全十美的高標準要求自己,追求完美,同時又墨守陳規。
對上述典型例證與定義的關系判斷正確的是( )。
A.例證(2)(1)(3)分別與定義③②①相符
B.例證(2)(3)分別與定義③①相符
C.例證(1)(3)分別與定義①②相符
D.例證(1)(2)(3)分別與定義②①③相符
5.自然環境效應是以地能和太陽能為主要動力來源,環境中的物種相互作用所產生的環境效果;人為環境效應則是由于人類活動而引起的環境質量變化和生態變異的效果。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于自然環境效應的是:
①云南昆明日照時間長,花木長得特別好,花期也長
②酸雨造成地面的水體和土壤的酸度增大,使農業和漁業減產
③某區實行退耕還林多年,泥石流比過去少了,莊稼也比過去長得更好
④地震使山體松動,一遇大雨,就容易發生泥石流
⑤村民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里,靠打獵為生,致使山里的動物逐漸減少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⑤
D.①②③④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解析 題目或解析有誤,我要糾錯。
1.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個定義中的關鍵詞
文化惰性:關鍵詞是“既定文化”、“排斥一切變化”;
文化核心:關鍵詞是“代表性價值導向”、“內涵”、“歷史與時代價值”;
文化變遷:關鍵詞是“接觸”、“文化的改變”。
第二步:逐一判斷例證與定義之間的關系
例證(1)中隨著白褲瑤青年外出讀書、打工的越來越多,不與外族人通婚已漸被打破,說明白褲瑤青年與外界接觸后,他們的文化發生了改變,屬于文化變遷;例證(2)中羌族優美的敘事抒情山歌、豐富多彩的民間故事、瀟灑大方的莎朗舞、別具特色的風情習俗等等,這些是羌族文化的內涵,符合“歷史與時代價值”和“文化類型的代表性價值導向”,故例證(2)屬于文化核心;例證(3)中的小張、小李、小吳之間是一種默契和習慣,并不屬于文化,不符合任何定義。故正確答案為B。
2.答案: C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個定義中的關鍵詞
自我意識:關鍵詞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
原意識:關鍵詞是“由動物(特指猿群)進化而來”的“適合人類個體”;
顯層意識:關鍵詞是“個體在人類群體(社會)”“受到教育”。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例證(1)對應“顯層意識”的定義,作為中華民族的子孫,我們從小就受到教育,要做到“尊老愛幼”;
例證(2)的主體是“智能機器人”,不滿足題干任一定義;
例證(3)是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對應“自我意識”的定義。
故正確答案為C。
3.答案: A
解析:
由于題干針對外在經濟這一定義提問,因此分析這一定義即可。
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定義中強調”整個行業規模擴大“、”給個別廠商“、”收益增加“等。
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
A項稀土行業規模擴大,使某些開采企業出口量增加,收益增加,符合定義。B項不是”整個行業規模擴大“,只是一個廠商規模的擴大,屬于內在經濟;C項中只提到降低成本,但未體現收益增加;D項油價攀升不代表行業規模的擴大,均不符合定義。
故正確答案為A。
4.答案: D
解析:
第一步:抓住每個定義中的關鍵詞
自戀型人格:關鍵詞是“過于重視自我價值”;
回避型人格:關鍵詞是“行為退縮、心理自卑”、“回避”;
強迫型人格:關鍵詞是“過于要求嚴格和完美”。
第二步:逐一判斷例證與定義之間的關系
例證(1)的小肖害怕參加社交活動且從來不去做那些冒險的事情滿足回避型人格的關鍵詞;例證(2)的小吳無根據地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干是“過于重視自我價值”,屬于自戀型人格;例證(3)小欒是過于要求嚴格和完美,屬于強迫型人格。故正確答案為D。
5.答案: A
解析:
自然效益:(1)地能,太陽能動力 ①日照云南花木符合(1),②酸雨,打獵,退耕還林屬于人為活動引起的環境變化,不符合(1)(2);④地震,自然災害,只體現自然對人; ①④符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