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語體色彩不同
即口語與書面語的不同、普通話與方言的不同。
例題:如果不徹底轉變舊觀念,沒有一種創新精神,在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道路上,我們就邁不開前進的 。 (步子 步伐)
【答案】步伐。解析:“步子”指腳步,多用于口語。“步伐”指行走的步子,多用于書面語,因此,應填“步伐”。
例題:最近幾天,美英兩國政府高級官員頻繁 ,共同磋商伊拉克戰后的重建事宜。(會晤 會面)
【答案】會晤。解析:會晤:會見,書面語;會面:會見,口語。
(6)語法功能不同
詞義上相近或相同,但詞性卻不同,在句子中的成分也不同。如“勇敢”和“勇氣”,“勇敢”屬于形容詞,可作定語、狀語、補語,作謂語時不帶賓語。“勇氣”屬于名詞,多作主語、賓語。
(7)適用對象不同
填入下列句子中橫線上的詞語,正確的一組是( )。
①相關部門多次派人來 這個公司的財務工作,發現了許多問題。
②在我結婚的那天,媽媽拿出一個翡翠鐲子給我,說那是祖上下來的。
A.檢查 流傳 B.檢察 流傳
C.檢查 留傳 D.檢察 留傳
【答案】D。解析:檢查:為發現問題而用心查看。檢察:檢舉核查、考察,特指國家法律監督機關依法定程序進行的法律監督活動。流傳:傳下來,傳播開。留傳:遺留下來傳給后代。
(8)詞的搭配習慣不同
如“保持”與“維持”,兩個詞都有保持原狀,不讓改變的意思。但輕重程度和搭配習慣不同。前者側重于不使事物因時間延續而消失或減弱受損,常與“清潔”、“作風”、“傳統”、“水平”、“聯系”等詞搭配。后者側重于使事物在一定時間和限度內不改變,并使繼續存在下去,常與“紀律”、“現狀”、“生活”、“秩序”等詞搭配。
注意:無論是做近義詞填空和選詞填空必須從理解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角度入手,正確使用語境中的詞語。把握一個原則“詞不離句,句不離詞”。
4.成語和熟語的復習
成語和熟語類題型近幾年出題次數逐漸增多,對于此類題型的把握需要大家正確的識記和運用。在備戰考試時,如何正確使用成語和熟語:
(1)弄清成語和熟語的意義
運用成語和熟語時必須掌握其確切意義和用法。不僅要弄清字義,重要的是理解它的整體意義。成語一般來源于古代典故和歷史事件,可以從成語本身具有的特征去記憶,掌握本義和比喻義的差別。
例題:我生來性格倔強,心直口快,決不贊成你這種似是而非的態度,也不做你這樣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
解釋:“似是而非”是好像對而實際上并不對,不能用來修飾“態度”,應將改為“模棱兩可”。
熟語包括慣用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熟語通俗易懂,口語色彩較濃,熟語的識記需要了解其出現背景,聯想其語意。
(2)弄清成語和熟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有褒義的和貶義的,感情色彩非常鮮明,使用時要加以辨析,不能亂用。如“自食其力”與“自食其果”,一字之差,褒貶不同。熟語中慣用語大多帶有貶義,因此要注意適用的對象和場合。
【2008年四川省法檢行測真題第21題】
下列各句中,劃線詞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雖然交通事故的發生率已經每況愈下,但我們不能有絲毫大意。
B.對曾經縱橫中國五百年的晉商,我們今天只能透過那些紙醉金迷的晉商大院來遙想他們當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輝煌。
C.近年來,一些正值豆蔻年華的大學生沉迷在網吧里,從而荒廢了學生,浪費了青春,痛惜不已。
D.寫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則,無論文字如何優美,也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不能打動讀者。
【答案】D。解析:選項A中“每況愈下”是情況越來越差,形勢越來越糟糕的意思,與句子所要表達的交通好轉的意思不符;選項B中“紙醉金迷”是用來形容奢侈豪華,腐朽享樂的生活,與句子所要表達的贊揚的意思不符;選項C中“豆蔻年華”是指女子十三四歲時,與句中的大學生不符;選項D中“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意思是比喻外表很華美,而里面卻一團糟,與句子所要表達的意思相符,所以,本題答案為D。
(3)弄清成語和熟語的使用對象和場合
成語和熟語的使用同詞語一樣,都有適用的對象和場合,適用于一定的語義情境。尤其是成語,有它緊密的結構形式和完整的概括意義,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因此,要規范運用成語。
【2008年重慶行測真題第16題】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輩們用血汗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他們( )之功。
A.來之不易 B.開天辟地 C.翻天覆地 D.篳路藍縷
【答案】:D。解析:來之不易: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財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開天辟地:比喻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翻天覆地:形容變化巨大而徹底,也形容事情鬧得很兇。篳路藍縷:駕著簡陋的車,穿著破爛的衣服去開辟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所以選D。
5.關聯詞語的辨析
關聯詞語的辨析在選詞填空和閱讀理解中較為常見,把握關聯詞語需要明確其前后語句關系及其使用方法。關聯詞語的結構較為固定,適用對象和場合明確,需要大家日常的積累和識記。
【2008年江西行測真題第17題】
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堅持不懈地奮斗,不斷取得扎扎實實的成效,我們一定能夠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真正成為惠及廣大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如果 就 B.只有 才能
C.只要 就 D.倘若 也就
【答案】C。解析:從句意分析,這是一個充分條件關系的復句,應該選C。B顯然不正確,“才能”和“能夠”重復,句意不通順。A、D代入也不通順。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2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