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比推理是行測考試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考生容易忽略的一類題型。對于這一題型的掌握,能夠有效地提高成績,因此意義重大。在此,通過對類比推理題的全面分析,給考生提供完整的題型信息和解題思路。
行測部分出現的類比推理題型主要有三種:二詞類、三詞類和填空類。
二詞類:基本形式為A:B,題干給出兩個具有某種關系的兩個詞,要求考生看透題干的本質,根據規律從四個選項支中選出最符合該規律的一組詞。
例題:陽光:紫外線
A.電腦:輻射 B.海水:氯化鈉
C.混合物:單質 D.微波爐:微波
三詞類:基本形式為A:B:C,題干給出三個詞語,它們之間具有某種關系,相對兩詞類,難度稍大,但只要考生仔細分析,是能夠很快找到規律的。
例題:促銷:利潤:商場
A.游戲:娛樂:游樂園 B.美化:綠化:城市
C.檢修:安全:鐵路部門 D.誠信:美德:人類
填空類:基本形式為( )對于A,相當于B對于( ),其中A和B是沒有關系的兩個詞語,此種題型又可分為兩類題型,一類是兩組詞,都只給出其中一個,需要代入選擇一個合適的答案選項,另一類是兩組詞,給定其中一組,需要根據已知該組詞的關系選擇一組合適的答案;形式不同,但題目考查的本質實際與兩詞類相同。
例題:( ) 對于 梨 相當于 服裝 對于 ( )
A.蘋果--毛衣 B.水果--襯衣
C.書包--鞋帽 D.果汁--衣櫥
根據類比推理題目的不同題型,考生在復習備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復習要點
由于類比推理部分在行測考試中題型不斷豐富和成熟,其試題難度也不斷加大,但是題型已經比較固定,所考查的關系規律性也相對穩定,建議廣大考生在備考時以經典題型為主,多多分析解題思路,同時要積累各方面的常識。
二、解題步驟
1.分析題干中所給詞語的內涵和外延
2.分析詞語之間的關系
3.分析詞語的屬性(主要考查詞語的詞性、指代、順序、引申義、修飾等)
三、復習建議
1.考試時把握本質規律,保持客觀態度,不能過多摻雜主觀態度。
2.多做練習,熟練掌握詞語間的各種邏輯關系。
按照類比推理考查的內容,可以歸納為以下幾種關系:
(1)并列關系:此種關系通常為同一類屬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可以包括對比關系、相鄰關系、近義詞與反義詞等。
(2)因果關系:即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此種題型可以用造句法判斷,“因為A,所以B。”
(3)對立關系:此種關系又包含兩種關系,一種是矛盾關系,即所給詞語在意義和立場上完全相反,也就是說,已知詞語在某一范圍內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它們組成該范圍的全部,例如“生和死”、“男人與女人”;另一種關系是反對關系,即所給詞語在某一范圍內互斥,但并不能代表該范圍的全部內容,例如“老人和小孩子”、“白與黑”。
(4)整體與部分的關系:指事物的整體與其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例如“房子與窗戶”。
(5)種屬關系:通俗來講就是包含與包含于關系,即外延較小的概念與外延較大的概念兩者之間的關系,例如“哺乳動物與脊椎動物”,這是包含于關系;“脊椎動物與哺乳動物”,這又成了包含關系。考生在復習和考試時要注意將此種關系同整體與部分關系相區分。
(6)同一關系:即兩個詞語在本質屬性和根本立場上完全相同的關系,也就是說,兩個不同的詞語指代同一事物,例如“蕃茄和西紅柿“。
(7)描述關系:也稱為“修飾關系”,指一個詞語對另外一個詞語的形態、顏色、特征、性質等的描述、修飾或說明,例如“晴朗與天氣”。
(8)人物的對應關系:特定人物與相關事物或事件的對應關系,“物”可以是作品、學說、成就、名言、典故、身份、職業、行為、環境、事件等,例如“曹操與望梅止渴”、“魯迅與《狂人日記》”、“學生與教室”;也可以指某一事物與其功能或作用效果之間的對應關系,例如“地膜覆蓋與增溫保水”。
(9)事物與其作用對象的關系:指事物之間存在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例如“篝火與寒冷”。
除了以上九種關系外,考生還應注意詞語之間由詞性引起的關系,比如同義或反義詞、詞性相同的詞、動賓關系或主謂關系的詞等等。
行測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2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