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1.在我國,農民對耕地的承包期為( )年。
A.二十B.三十
C.四十D.五十
2.為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就要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支持促進作用,實現( )。
A.城鄉互助,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B.城鄉互補,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C.城鄉互助,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D.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
3.2009年要繼續加大對“三農”、就業、社會保障、教育、醫療、節能減排、自主創新、先進裝備制造業、服務業、中小企業、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大對低收入家庭的補貼和救助力度,這一系列舉措的最主要任務和目標是( )。
A.增加就業B.穩定物價
C.促進經濟增長D.保持財政收支平衡
4.馬克思說:“食物的生產是直接生產者的生存和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這充分說明( )。
A.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B.農業應該大力發展
C.要抓住糧食生產不放D.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5.根據《土地管理法》,下列說法哪一個是錯誤的?( )
A.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
B.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征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
C.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一半以上后,方可使用土地
D.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中指出,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用( )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
A.2B.3
C.4D.5
7.新中國成立后,經歷了曲折坎坷的發展歷程。下列突出反映出不利于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是( )。
A.建國初農村大興水利
B.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大煉鋼鐵運動
C.人為利用雜交技術促使水稻增產
D.建國以來大規模興修公路、鐵路
8.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的原則,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數量相當的耕地。
A.誰占用、誰開墾B.誰開墾、誰受益
C.占多少、墾多少D.誰占用、誰負責
9.國務院第36次常務會議決定,在四川、河南、山東三地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基礎上,自2009年2月開始,家電下鄉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從哲學上看,“先試點后推行”的工作方法是( )。
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B.堅持一分為二的觀點
C.堅持矛盾的普遍性與矛盾的特殊性的統一
D.堅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
10.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中指出,要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鼓勵工商企業、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農業科技園區、農產品加工功能區建設。改造提升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建設一批農產品物流中心,進一步完善鮮活農產品運輸“( )”政策。
A.綠色通道B.陽光大道
C.暢通無阻D.直達通道
(浙江公務員網http://www.ikeluosi.com)參考答案解析
1.【答案】B。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條規定,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特殊林木的林地承包期,經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可以延長。
2.【答案】D。解析: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就是要把城鄉經濟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統一籌劃,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整合工業化、城市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的各項舉措,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縮小城鄉差距,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支持促進作用,實現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和共同繁榮。
3.【答案】C。解析: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提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明年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把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更好地結合起來,把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作為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不斷解放思想、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改善民生、促進和諧安定。要堅持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注重綜合運用減稅、擴大中央政府投資等多種手段加大對保障民生、擴大內需、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要積極擴大消費特別是農村消費,堅持擴大投資規模和優化結構并舉,集中加快建設和啟動一批支持“三農”、改善民生、完善基礎設施、促進結構優化、節能環保等方面的重大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地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
4.【答案】A。解析:農業是人類生存和一切生產的歷史起點和先決條件。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農業是最早出現的生產部門,而且在很長的時期內是唯一的生產部門。馬克思說:“一切勞動首先而且最初是以占有和生產食物為目的”,而“食物的生產是直接生產者的生存和一切生產的首要條件。”農業是人類社會生存的基礎,也是人類從事其他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先決條件。
5.【答案】C。解析:《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確定后,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公告,并聽取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的意見。所以選項A正確。
根據第四十九條被征地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應當將征收土地的補償費用的收支狀況向本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公布,接受監督。選項B正確。
根據第六十二條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積不得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選項D正確。
根據第五十五條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辦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后,方可使用土地。注意是繳納全部費用而不是一半以上就可以,所以選項C錯誤。
6.【答案】D。解析: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
7.【答案】B。
8.【答案】C。解析:《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國家保護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非農業建設經批準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量和質量相當的耕地;沒有條件開墾或者開墾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應當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的規定繳納耕地開墾費,專款用于開墾新的耕地。故正確答案為C。
9.【答案】C。解析:家電下鄉在四川、河南、山東三地試點成功,而這三個省的特殊性經驗中包含著適用于全國的普遍性經驗,充分體現了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的原理;同時也體現特殊性也是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因此,從哲學上看,“先試點后推行”的工作方法體現的是矛盾普遍性與特殊辯證關系原理。這一原理,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哲學依據。
10.【答案】A。
更多農業農村工作知識方面的資料可以查看《201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一本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