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舊的藝術,如小說、戲劇等漸離世人的關注中心而讓位于影視等諸種藝術新貴時,一種文化貧困正籠罩在各種批評之上。面對強大的“工業文化”,文化批評也差不多變成促銷廣告了。
在這段話中,“一種文化貧困正籠罩在各種批評之上”,意思是說,
A.文化的貧困使批評無法進行。
B.各種文化批評的品位在降低。
C.文化貧困現象受到了種種批評。
D.批評家們都受到了貧困的威脅。
2. 隱性信息是一種特殊信息,它與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可以直接或間接獲取的顯性信息不同,是一種能夠揭示并預測未來發展趨勢的、未萌的“胎動”信息,它要通過分析研究才能獲取。
對這段話中的“隱性信息”,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不能直接獲取,只能間接獲取。
B.可能預測未萌的“胎動”。
C.可以提示未來的發展趨勢。
D.能提示尚未公開的信息。
3. .研究“基本”粒子,須借助極高的能量。欲知物質的微觀結構,首先得變革微觀物質,即得想辦法把氫原子、原子核以及質子、中子等這些小粒子打碎,把它們的內部結構和各種性質暴露出來。
對“物質的微觀結構”與“微觀物質”解說正確的一項是
A.兩者都反映微觀物質的結構,即微觀結構構成了微觀物質。
B.前者指原子結構(含原子核),后者指質子、中子等小粒子。
C.前者指小粒子內部的組合模式,后者指構成物質的各種小粒子。
D.兩者都是指組成物質的分子、原子、質子、中子等小粒子。
4. 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是萬能的、無缺陷的。市場配置,一般是由看不見的手,即價值規律、供求規律和競爭規律的作用來進行自發的調節,而且這種調節帶有滯后性,就是說從價格形成到信號反饋再到產品產出效應,有一定的時滯。
在這段話中,作者認為,“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缺陷”是
A.自發性和競爭性 B.滯后性和調節性
C.滯后性和自發性 D.競爭性和調節性
5. 雖然人類罪惡昭彰,但我們也不能忘記他的藝術的形式--對科學、真理的追求及美的創造與正義的概念等等方面所顯露出來的偉大和可敬的特質。每當我們說出人類或人性這兩個字眼時,我們便觸及到一個“大神秘”;如果我們對這“神秘”已無知覺,那么我們便已經屈服于精神的死亡。
上面這段文字中的“神秘”,意思是
A.擁有藝術,追求科學、真理和正義的人類卻罪惡昭彰。
B.罪惡昭彰的人類竟然與藝術、科學、美和正義等相關聯。
C.人類雖有許多眾所周知的罪惡,但仍有偉大可敬的特質。
D.要忘掉人類的精神罪惡,卻不能忘記他偉大可愛的特質。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 參考解析
1. B解析:對照原文中的“文化批評也差不多變成促銷廣告了”,我們可以得知文化批評像促銷廣告一樣華而不實,內容貧乏。“一種文化的貧困正籠罩在各種批評之上”正是指文化的貧困使文化批評也喪失了生命力,從而降低了品味,故正確答案為B。
2. C解析:選項A,原文只說顯性信息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獲取,沒有說明隱性信息的獲取途徑,所以A錯誤。選項B偷換了概念,原文只是把隱性信息比喻為“胎動”,而不是預測未萌的胎動,所以選型B錯誤。選項D在文中沒有提及。只有C項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C。
3. C解析:通過分析原文可以得知,微觀物質是指“氫原子、原子核以及質子、中子等這些小粒子”;物質的微觀結構是指這些微觀物質的內部結構。對照選項發現,只有C項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C。
4. C解析:文中先說市場配置是有缺陷的,然后提到市場配置由一只看不見的手來進行自發的調節,而且這種調節帶有滯后性,很明顯市場配置的缺陷就是自發性和滯后性。對照選項發現,只有C項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C。
5. C解析:通過分析原文可以得知,“神秘”是指一方面人類罪惡昭彰,另一方面人類又顯露出偉大和可敬的特質。A項強調的是罪惡昭彰;D項說要忘掉人類的精神罪惡,而文中只是說人類有精神罪惡,并未說要忘記;B項的意思原文中并未提到,只有C項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為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