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時代的場景變化太大了,要讓年輕一代真正記住歷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說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它不應當僅僅是在紀念館里才能看到,只是在書本中才能讀到,它還應當以豐富、適當的形式滲透到我們居住的街區和生活的種種場景之中,這樣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為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對這段話的準確概括是( )。
A. 歷史教育的重要意義
B. 歷史教育的形式應當生活化
C. 歷史教育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得
D. 歷史存在于民族的集體記憶中
2.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或空話上。制定目標的目的是為了進步,不去衡量,你就無法知道自己是否取得了進步。所以你必須把抽象的、無法實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標簡化成為實際的、可衡量的小目標。這段話的核心意思是( )。
A. 制定目標后必須付諸實施
B. 沒有小目標就沒有大目標
C. 目標才有實際意義
D. 目標要能衡量、可實施
3.其實不管是以周易內容太深奧、涉嫌迷信等因素反對周易進教材也好。還是傳統文化繼承發揚需從娃娃抓起也好,這些說法都是基于一個認識,就是進教材就意味著讓學生學習。如果按照這個邏輯去分析,那么中小學教材是絕對不能成為一個什么都能往里裝的籮筐的。如果那樣,學生豈不成了一個學習機器?但從另一個方面講,出于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和文明精粹,將一些有益于青少年成長的知識帶進課堂,走進課外讀物或者課本等教材,卻又是必要的。
這段材料是圍繞下列哪個主題談的?
A. 周易到底能否進教材
B. 周易可以進教材
C. 周易不可以進教材
D. 周易有利于開闊學生視野
4.語音技術包括識別和合成。識別指電腦分析人的語音,將之轉換為文字輸入電腦.從而實現以說話代替鍵盤的技術。與語音識別對應的是電腦將文字轉換為語音的合成技術。經過多年的基礎研究后,語音技術現在已經到了破繭而出的關鍵時刻。比爾· 蓋茨表示.語音技術等自然交互技術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電腦的重要功能。他認為,5年內,互聯網搜索將更多通過語音命令來完成。面對潛在的巨大市場,全球高技術公司已經把語音技術作為必爭之地。
給上面的材料加一個合適的標題
A. 語音技術的春天將臨
B. 語音技術的分類
C. 比爾·蓋茨與語音技術
D. 互聯網搜索助推語音技術發展
5.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不論平時是否供奉財神,也不論信仰、供奉的是上述哪位財神,都要在正月初二祭財神,為取新年進寶得財之意。初二當天早晨的家宴必須是餛飩,也叫“元寶湯”.因為餛飩的形狀像元寶,吃餛飩就是招財進寶,取財源如湯水滾滾而來的意思。一般元寶湯的餡兒有兩種:一是以豬肉、菠菜、青韭為餡,一種是以羊肉、白菜為餡。
這段文字主要表達的意思是:( )
A. 講述老北京吃“元寶湯”的習俗。
B. 介紹老北京正月初二祭財神的風俗習慣。
C. 介紹“元寶湯”的兩種餡兒。
D. 批評老北京祭財神的迷信風俗習慣。
浙江公務員考試網<http://www.ikeluosi.com/> 參考解析
1.B解析: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型,主要考察概括類,本題對應的解法是識別陷阱類型中的概括不當,根據“真正完整有效的歷史教育,是應當融會在生活之中的”,可知作者的主要觀點是歷史教育的形式應當生活化,而A 選項過于寬泛,C 選項屬于無中生有,D 選項是要達到的一個目標。所以,本題答案為B選項。
2.D解析: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型,主要考察概括類,本題對應的解法是對原文信息進行讀取,尋找中心句。這段話的第一句揭示了其核心意思,即“任何目標都必須是實際的、可衡量的,不能只是停留在口號或空話上”,其實就是認為目標要能衡量、可實施。所以,本題選擇D答案。
3.A解析:本題屬于主題概括,主要考察概括類,本題對應的解法是對原文信息進行讀取,尋找關鍵詞(態度情緒詞), 文中“但從另一個方面講”中的“但”的具有轉折性意味這表明文段內容的轉折,材料從正反兩個方面談論周易進教材的問題,先闡述周易的深奧不宜入教材,卻又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因此對于這個問題并沒有下肯定的結論。所以,本題選擇A答案。
4.A解析:本題屬于提煉標題題型,主要考察概括類,本題對應的解法是識別陷阱類型中的概括不當。選項B、C是概括不全。B選項只概括了段落前半部分,而C選項是對后半段的概述。D選項無中生有。然后對原文信息進行讀取,材料起首概述語音技術的分類,然后進一步說明“語音技術現在已經到了破繭而出的關鍵時刻”,之后通過引用比爾·蓋茨的話,說明語音技術的大發展即將到來。所以,本題選擇A答案。
5.B解析:本題屬于主旨概括題型,主要考察概括類,本題對應的解法是識別陷阱類型中的概括不當,選項A和C都屬于概括不全,只概括了材料的一部分,都包含在B選項中,并非材料表達的主要意思.而D選項屬于無中生有。從材料第一句介紹了老北京有正月初二祭財神的習俗。第二句介紹了祭財神要吃“元寶湯”,第三句介紹了吃“元寶湯”的由來,第四句介紹了“元寶湯”的兩種餡。可以看出,材料第二句到第四句是對第一句的擴展,都圍繞著祭財神這一習俗。所以,本題選擇B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