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背景】
多少農民工都向往著有一天,能告別家鄉,走進城市。然而,目前全國城鎮化率已接近55%,但戶籍人口城鎮化不足40%。近日四川省統計局對成都、綿陽等9個城市進城務工人員調查顯示,53.8%的受訪者不愿將農村戶口轉為城鎮戶口。在農民工不愿落戶城市原因中,43.6%的受訪者認為城市生活成本高;38.5%的受訪者認為農村和城鎮戶口差別不大;37.8%的受訪者想保留家中土地承包權,為自己留一條后路;33.7%的受訪者覺得農村土地有較大增值潛力。
目前農村人口還是家庭保障為主。雖然城鄉差距在縮小,但土地在農民心中的地位依然很重。很多農民工不愿意拿村里的宅基地置換城市的住房,他們認為留著農村那幾畝地,進可攻,退可守,況且現在賣不了幾個錢,萬一以后土地增值了就可以多賣錢了。對于他們來說,土地是家庭保障的重要基礎,也是最后的防火墻。沒有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支撐,農民工是不敢貿然放棄土地承包權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著力打破農民進城的種種體制障礙,讓他們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戶”。
【命題預測】
目前,全國城鎮化率已接近55%,戶籍人口的城鎮化還不足40%。四川省統計局的調查數據表明,將近40%的受訪者想保留家中土地承包權,為自己留一條后路。有人說,要提高農村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必須打破農民進城的種種體制障礙。對此,你怎么看?
【學寶云課堂老師解析】
對于農民來說,農民真正關心的是“農轉非”能夠帶來什么。許多農民工進城后,生活得并不理想。例如,調查顯示,在實際工作中有57.1%的人因為收入太低,工作太累而頻繁更換工作,很多農民工為了提高收入水平不得不選擇自愿加班,43.6%的人每周工作時長都是在50個小時以上。再如,農民工參加社會保險的參保率普遍偏低,存在農民工自身收入不高負擔重、用人單位怕參保增加人工成本等多方面原因;農民工居住條件總體上難以令人滿意,受租房成本和收入水平限制,只有極少農民工居住在有廚房和衛生間的成套單元房,大部分的農民工居住在設施不完善的各類簡易房中。一方面,農民工們在城市里沒能享受到相應的公共服務,沒有相應的市民權利,另一方面,即便能轉為城市戶口以后,在城市就業所得到的工資收入減去購房、安家、生活等成本,也微乎其微。因此,農民工不愿“農轉非”是從成本收益的角度作出的理性選擇。
總之,要提高戶籍人口的城鎮化水平,必須切實完善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改變農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的傳統方式。
首先,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建立適用于農民工的保障性住房體系,將農民工納入各類保障房體系中。建立農民工住房補貼制度,逐步將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擴大到在城市中有固定工作的農民工群體。對于為農民工提供租賃住房的業主或機構,給予一定的稅收減免;對興建農民工公寓的個人和機構,鼓勵金融機構提供低息長期銀行貸款或公積金貸款。
其次,建立覆蓋農民工社會保障體系,切實提高參保比例。鼓勵常年外出穩定就業農民工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季節性外出就業農民工以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為主,探索打通城保與農保的有效管理措施。建立將城鎮企業職工、城鎮居民、農村居民和外來農民工逐步納入同一體系的城鄉一體的社保體系,讓農民工能夠根據經濟條件和流動狀況,靈活選擇險種和繳費水平,真正享受到社會保障的安全網作用。
最后,健全覆蓋農民工的公共服務體系,確保農民工與城鎮居民享有平等待遇。一是做好農民工子女教育工作。二是做好農民工疾病防控,大力構建以社區為依托的平價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解決農民工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三是豐富農民工文化生,確保農民工平等使用公益性文化設施。
更多面試指導可點擊2016年國家公務員考試面試學習視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