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公告
浙江事業單位統考面試碰到演講題該如何應對?
http://www.ikeluosi.com 2024-05-11 來源:永岸公考
近年來面試中出現了演講題,難度較大,很多考生會一緊張就無法作答,下面永岸公考幫大家總結一套簡單且操作性強的作答辦法。
一、破題方法
1、進入題目設置情景
演講題先進入題目設置情景,比如:新員工入職發言就是:尊敬各位領導親愛同事們,非常榮幸能加入我們這個溫暖大家庭,成為一名某某單位員工;執法時遇到圍觀或阻撓的群眾執法演講:各位父老鄉親們,大家好!我是市場監督管局的吳科長,今天就某某廠出現的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來現場執法,請大家配合支持,下面我將有關情況做一個說明……
2、演講框架內容如何展開
作答的具體內容是最難的,因為考試思考的時間有限,整體來說先把框架構思好,主題的框架內容邏輯應該按照“總分總”模式進行,先總說,后分說,再總結。也就是根據原材料提供的內容概括入題,首位兩段除了首段的點題入題、尾段的呼應開頭總結全文外,還應該有激情彭拜鼓動性強的語句,能加上幾句詩詞文采斐然的更好,演講主題內容最好分兩段到三段。
那么像我們下述案例1中題目明確要求:“向人民承諾,為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為主題演講,當然是根據試題要求把演講內容自然分成三段,每一段可以按照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來組織語言。也就是向人民承諾什么,為什么要承諾,怎么承諾,為人民負責什么,怎么負責,怎么做,受人民監督也是一樣的道理。
3、演講每一段內容具體展開方法
面試現場的臨時思考沒有就地取材快,所以我們的腦海中應該是立刻閃現曾經準備過的素材,比如對你報考職位看法,到了工作崗位你應該怎么做,迅速嫁接拆分合并就很快成為演講稿主體內容了。那么入職工作崗位該怎么做,希望大家都應該在面試前準備好,考試時不僅演講題,很多綜合分析題都用得上。我們在匹配性的時候,準備怎么做都會講,比如說一般我們都會說入職后第一我要理想信念,第二個要具備專業的職業技能,愛崗敬業,第三個廉潔奉公,自覺接受人民的監督。現在試題三點正好與原來準備過的入職后怎么做的這三點不謀而合,所以作答時略微換一下,就立刻把自己原來準備好的內容用上了,確答題高效快捷不凌亂。
二、經典案例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作為一名新人,我非常榮幸能夠站到這里,向大家分享我的想法,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向人民承諾,為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
向人民承諾,許一份言出必行的誓言。共產黨人要有一種說得出做得到的守信,我們必須用一切踐行承諾,決不能開空頭支票,讓人民寒心,每份誓言都帶有沉甸甸的分量。許下“不治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的谷文昌,用自己的行動給東山縣披上綠裝;焦裕祿發出的“蘭考三誓”,充分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對黨和人民應有的真摯情感;黃大發因一句“一定要想方設法通上水,讓大家吃上米飯”的誓言,在草王壩奮斗三十年,在大山上開鑿水渠,讓草王壩飲水不再成為問題。
為人民負責,干一些為民謀利的好事。共產黨人的宗旨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作為黨的干部,就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把使命責任扛在肩上。“時代楷模”黃文秀,在脫貧攻堅一線揮灑汗水,用自己的生命走好了自己的扶貧“長征路”,為百坭村群眾消除了貧困,實現收入翻番的目標。逆行前往武漢的鐘南山院士,用行動詮釋了一名醫者的擔當,從非典到新冠,每次疫情中,都能看到這名老者無畏的背影,他用自己的身軀為群眾建成一道健康的防線。
受人民監督,建一個干凈透明的環境。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群眾是最好的監督員,行政行為只有推到臺前才能保持干凈,群眾參與監督還是民主的體現,也是現代化治理體系的應有之義,所以要想得到群眾支持,就要真誠地聽取群眾意見。作為一名公職人員,我們要守好自己行為的底線,接受群眾的監督。當前各地政府切實落實好政務公開工作,利用官網、官微及時公示各項行政行為,充分利用 12345 熱線和網絡留言板等方式,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基層的村委社區利用村民(居民)公告欄,公示各項工作,真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潮頭登高再擊槳,無邊勝景在前頭”,作為一名青年干部,我會踐行好“向人民承諾,為人 民負責,受人民監督”的總要求,以優秀干部、時代模范為行動指引,不斷踐行理想信念,不斷夯實工作舉措,用心用情用力做事,把更多時間、精力放在抓落實上,把工作放在心上,把想干的事看準,看準的事干成,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不負韶華!

我演講的題目是《激活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
今年春節,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甘肅社火等傳統民俗紛紛火爆出圈,它們以獨特的鄉土魅力,為全國人民獻上了一場場精彩紛呈的視覺盛宴。這些民俗活動的火爆,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鄉村文化的巨大潛力,更為我們揭示了鄉村振興的深層內涵。鄉村振興,絕不僅僅是經濟的振興、物質的富裕,更重要的是文化的振興、精神的富足。
鄉村文化,作為中華文明的根脈,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深厚的民族情感。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深入挖掘鄉村文化資源,讓傳統與現代在鄉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交融共生,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對傳統村落、民族風情、民間藝術等進行系統的調查和整理,加強保護和傳承工作。同時,我們也要鼓勵創新,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讓鄉村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傳承,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當然,鄉村文化的振興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我們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發現和培養一批批熱愛鄉村、懂得文化、擅長創新的鄉村文化人才。他們可以是農民畫家、鄉土作家、民間藝人等,他們的創造力和才華將為鄉村文化的繁榮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同時,我們也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勵機制,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投身鄉村文化建設事業,共同推動鄉村文化的蓬勃發展。此外,我們還要強化文化賦能,讓鄉村文化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力引擎。要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豐富鄉親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和審美情趣。同時,要推動文化與旅游、農業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讓鄉村文化在賦能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支撐。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了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的重要任務,這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滿足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推動農耕文明和現代文明要素有機結合,書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鄉村篇章。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