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公告
浙江省考申論寫作!如何找準立意,不偏題?
http://www.ikeluosi.com 2024-09-18 來源:永岸公考
立意是從文章的題目要求中出現的,在要求中會出現“立意明確的類似表述,說白了就是命題人的觀點,再說白了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總論點,也是文章的材料主題+寫作角度,嚴格來說,立意就是確定文章寫作意圖。
一、總分論點確立
要確立總分論點,就要根據題干要求和材料相結合,通過審題目,題目當中有幾個詞標注幾個詞,帶著這些詞讀材料,通篇閱讀之后根據材料中重點強調的內容,二者結合得到的總論點才是不跑題的。文章的總論點不是單獨通過題目或者材料就能確定的,一定要兩相結合。
1、題干點睛法
要確定一篇文章的立意或者總分論點的第一步就要審題。題干點睛就是根據提干尋找關鍵詞,以及詞與詞之間的邏輯關系來確定立意或者總論點。如果只有一個詞,帶著這一個詞回去讀材料,比如中國精神,通篇重點圍繞中國精神來尋找。如果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詞,不能光看詞,要看詞與詞之間的邏輯關系。例如國考題目:“從某種意義上說,好的政策不僅僅是對公民意愿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乃至德行的滋養。”關鍵詞:好政策,公民意愿的滿足,公民理性的滋養,德行的滋養,邏輯關系:不僅僅,更是...乃至遞進關系。如果寫成好政策是對公民意愿的滿足,是對公民理性的滋養,是對德行的滋養,并列關系不符合題干,所以就要寫成好政策是對公民意愿的滿足,更是對公民理性的滋養,還是對德行的滋養。這樣到底準確嗎?只看題目也不能確定還要結合材料。
2、材料分析法
根據題目找出關鍵詞以及關鍵詞之間的邏輯關系,得到初步立意,如何結合材料分析。分析材料就要找核心的詞句段,材料的閱讀方法是類似的。
找材料的核心詞有下列方法:①總分結構:第一則就是第一段,近兩年申論材料一般會呈現總分或者分總或者總分總的關系,首則或者尾則會出現理論性很強的詞。②高檔詞:通篇閱讀出現中央文件或者領導講話,都能提示我們核心詞匯。③高頻詞:通篇反復出現一個詞,比如中國精神,反復出現精神,是核心詞。④核心句:與主題相關的句子,一般會出現在材料中題干劃線句子附近的句子。⑤核心段:一般出現在首尾段,⑥篇章整合:通讀全篇,把每一段都讀明白,整篇邏輯搞明白。
二、分論點的優化
很多小伙伴能找出總分論點,但是寫的分論點句子很直白,大白話,我們建議大家寫的句子是工整對仗的,最起碼讓閱卷者一目了然哪個是分論點的句子,初學的小伙伴可以記一些作為后綴的詞語,比如“吸引力、凝聚力、推動力”“平衡木、支撐點、出發點”“根本立足點、重要著力點、戰略著眼點”。這些詞作為分論點的前綴或者后綴都可以,雖然這些詞大家會覺得有點模式化,但是能讓你的分論點看起來是工整的,還可以自己積累其他的。
但是詞語的優化解決的是基礎性問題,是在我們寫文章初期保障文章能看,分數要想再往上提高,就得靠句式的優化。一般我們有三種句式優化的方法:對仗式、修辭式和名言警句式。對仗式例如“激發群眾熱情,要創新文化管理方式。激發群眾熱情,要創新文化配送方式。激發群眾熱情,要創新文化互動方式。”前后句式的結構是相同的,關鍵詞一目了然。修辭式例如“基層文化服務要關注一個‘民’字。基層文化服務要突出一個‘新’字。基層文化服務要體現一個‘活’字。”,名言警句式例如“青年干部要有‘從心所欲,不逾矩’的本分。青年干部要有‘窮且益堅不墜凌云之志’的精神。青年干部要有‘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擔當”,有同學說名言警句式得隨緣,看遇到什么樣的題目,所以平時要做適當的積累但不作為重點。

免費學習資源(關注可獲取最新開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