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的提升需要不斷積累,除了做題之外,各位考生還可以通過積累一些金句為自己的文章寫作增添色彩。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整理了10句“習近平總書記談法治金句!”希望備戰2021年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們多多積累!
近日,黨的歷史上首次召開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明確為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提出了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其中引用了不少名句典故,寓意深刻。
1、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
【原文】“治國者,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萬事可成,其功可保。”面對復雜形勢和各種風險考驗,我們既要有冒的勇氣、闖的勁頭,又始終堅持以我為主,應該改又能夠改的堅決改,不應改的堅決守住;應該改而不具備條件的創造條件改,該快的一定要快、不能快的則循序漸進。對看準了的改革,要下決心推進,爭取早日取得成效。
——2013年11月12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出處】諸葛亮《便宜十六策》
【釋義】治理國家,無規矩不成方圓,本立而不失其末,為政不能脫離理法道統,如此則萬事可成,功業也可長保。
2、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
【原文】“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在這點上,我們不會動搖。
——2014年2月17日,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出處】王安石《周公》
【釋義】在天下設立好的法令制度,天下就會太平;在一國設立好的法令制度,一國就能安定。
3、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
【原文】“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我們國家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總體上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我們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我們繼續前進的新起點。形勢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法律體系必須隨著時代和實踐發展而不斷發展。
——2014年9月5日,習近平在慶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6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出處】《韓非子·有度》
【釋義】國家不會永遠富強,也不會長久貧弱。執行法度的人堅決,國家就會富強;執行法度的人軟弱,國家就會貧弱。
4、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
【原文】“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實施、束之高閣,或者實施不力、做表面文章,那制定再多法律也無濟于事。
——2014年10月20日,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
【出處】張居正《請稽查章奏隨事考成以修實政疏》
【釋義】大凡國家大事,制定法令條例并不難,難的是有法必依。
5、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
【原文】“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
——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出處】《商君書·算地》
【釋義】治理國家,在考察風俗民情的基礎上立法,才能治理好,弄清國情、抓住根本,才能制定出適宜的政策。如果不考察當時的風俗,不弄清國家的情況,法令政策制定了民眾也會混亂,政務再繁忙也是收效甚微。
6、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原文】“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司法人員要剛正不阿,勇于擔當,敢于依法排除來自司法機關內部和外部的干擾,堅守公正司法的底線。
——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出處】《論語·為政》
【釋義】推選任用賢明正直的人,將其置于品行作風不正的人之上,就會使民眾信服,還會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推選任用品行作風不正的人,置于賢明正直的人之上,民眾就不會信服。
7、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
【原文】改革要于法有據,但也不能因為現行法律規定就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是無法推進改革的,正所謂“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舊”。
——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出處】《淮南子·氾論訓》
【釋義】如果能使百姓獲益,不必效法古代的規定;如果能把事做得完美,就不必遵循舊的法則。
8、法必明、令必行
【原文】春秋戰國時期,法家主張“以法而治”,偏在雍州的秦國踐而行之,商鞅“立木建信”,強調“法必明、令必行”,使秦國迅速躋身強國之列,最終促成了秦始皇統一六國。
——2018年8月24日,習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
【出處】《商君書·畫策》
【釋義】要重視法度,法律一定要公正嚴明,頒布的法令必須有效執行。
9、縱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
【原文】“縱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2019年9月24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出處】胡居仁《居業錄》
【釋義】即使有好的法律制度、好的出發點,但如果執行的人執行不好,反倒會成為弊政。
10、法與時轉則治
【原文】“法與時轉則治。”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生活中各種利益關系不斷變化,民法典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實踐表明,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人們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斷涌現,也給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課題。要堅持問題導向,適應技術發展進步新需要,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推動民法典不斷完善和發展。
——2020年5月29日,習近平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出處】《韓非子·心度》
【釋義】法度要保持與不斷變化的現實同步發展,社會就會治理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