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公務員考試面試備考需要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今天浙江公務員考試網(www.ikeluosi.com)給大家帶來面試熱點“養老院暴雷頻發如何處理”。希望考生能夠掌握!
1、熱點鏈接
1.2022年9月20日上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老齡工作進展與成效,得出我國老齡化呈現出數量多、速度快、差異大、任務重的形勢和特點。
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億以上,占總人口的14.2%。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占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正在逐步加重。到2050年前后,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老年撫養比和社會撫養比將相繼達到峰值。隨著老年人口持續增加,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給公共服務供給、社會保障制度可持續發展帶來挑戰,應對任務很重。
2.2022年,深圳“XX樹”項目暴雷后,患有結腸癌的老人在妻子離家報案時自殺身亡。兩位老人為項目充值20萬,成為“至尊卡會員”……2021年1月,62歲的湖南人曹迎林在沉默中跳入資江,他生前將17萬積蓄投入“納諾”老年公寓以預定“床位”……
中國的養老院三年來以“孤島”之勢抵御一波又一波的疫情沖擊,其安危關系著最為脆弱的老齡人口的命運。然而為外界所忽略的是,三年來它們也在同時經受著另一重毀滅式打擊,它的名字叫“暴雷”。
暴雷是指養老院陷入資金危機而驟然倒閉。這對那些已經入住或等待入住的老人而言,意味著晚年希望的破滅、終身積蓄的破產,有時也會導致最悲劇性的結局——在絕望中結束自己的生命。
3.中國養老院興建熱潮已逾十年,形形色色的投資人、所有者和運營方接踵入場,房產商、險資和大型國企的身影頻現。“養老”的招牌之下,不乏房地產商的變相攻城略地或盤活、金融玩家屢見不鮮的資金拆借或挪用。如今,隨著疫情三年帶來的全國性經濟下行,面對各地監管的持續收緊,中國養老機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危局。
這一回,這個承載著中國老齡化社會未來命運與走向的行業,該如何渡過?
2、社會背景
社會背景:(1)新冠肺炎疫情導致養老機構經常大段時間封控,加上部分養老機構不接種疫苗、養老機構的不嚴格管理、監管養老制度的不到位……通常,一家養老院入住率達到90%才能生存,低于85%就已經難以維持了,然而,現在一些養老院的入住率已經下降了25%到30%;一方面養老院的人力成本也在不斷上升,如購買個人防護裝備、消毒用品、疫苗接種協調等其他成本也在增加,收支不平衡導致許多養老院面臨倒閉風險。
(2)暴雷事件背后是非法集資,無論是“返利”、“折扣”還是“會員費”,極具誘惑性的名目遮掩著巨額資金的真實流向——短債長投、挪用其他項目或投向理財。有民間統計揭示截至2021年,全國總計發生逾6000起養老院非法集資案。以“養老院”和“非法集資”為關鍵詞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檢索,共有427篇文書,其中2020年裁判的數目最多,為116份。
法律背景:應對亂象,各地監管紛紛收緊。《湖北省養老機構會員費管理辦法(試行)》規定,自今年9月起,預收的單個會員費不得超過本機構月均服務收費的12倍;2022年10月實施的《河南省養老服務條例》措施更緊,最多只能一次性預收3個月的會費,押金數額最多為一個月的月費。北京、廣東、安徽、江西、貴州多地也出臺了類似規定。養老行業司空見慣的“會員制”將要玩不轉了。今年11月28日,民政部下發了關于加強養老機構非法集資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見。由此不難反推,養老機構扎堆“玩金融”,暴雷頻頻。
【社會影響】
(1)對老年人:部分養老機構享受土地、財政補貼、用水用電等各種優惠政策,卻高抬“物價”,只服務于部分有錢的老年群體,存在福利分配錯位,間接損害廣大老年群眾經濟權益。一些老年人想要獲得服務往往要掏空家底,然而正常生活需求仍得不到滿足,換來的是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服務”,影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2)對行業:養老行業不規范,產生嚴重的養老機構信任危機。群眾越來越不相信市面上的養老機構能提供優質的服務,也擔心自家老人是否會遭遇不公平的對待,對養老機構運營等方面持懷疑態度,這會直接導致養老機構的現金流入減少,使得那些合規正向的機構無法維持日常運用,影響養老事業正常健康發展。
(3)對國家:暴露政府在規范養老行業的政策方面存在缺失。缺少養老預收費資金第三方監管模式,責任主體模糊,沒有落實到個人,對培育優質企業缺乏重視,對企業的懲治力度較弱。同時對群眾缺乏宣傳引導,沒有正確的形式和手段提高群眾防騙意識,降低政府的公信力。
4、高分對策
(1)政府:對于養老院預付型養老這種模式導致暴雷以及經營失敗,應該全面分析:對于養老機構蓄意為之,收了費用之后被其他利益誘惑,或者本來是蓄謀卷款“賺快錢”的行為,應該由各部門聯合起來,大力打擊這種行為并且嚴加監管。而對于正常經營的預付型養老機構,應該出臺支持養老服務行業發展的措施,為其運營創造條件。明確養老機構收取押金的合理期限是多少,制定限制性條件,采取商業銀行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
同時選擇養老機構對于老人和家庭都是一樁大事,甚至可以說是一門專業,需要根據評估老人的能力狀況、健康狀況、還要結合老人的家庭情況、經濟能力、個人偏好等綜合因素予以考慮。甚至可以學習國外,專門設置“養老經紀人”予以指導。
(2)企業:要整合各方資源,積極加強管理能力以及開始自救。在政府負責做好政策指引、資源協調,并為養老機構制定有針對性的紓困政策的前提下,養老機構自身需緊抓疫情防控工作,確保服務質量,加強員工心理慰藉和激勵;第三方機構也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為機構和老年人提供專業服務,如組建區級層面的物資保供團隊、專業心理服務團隊等。
(3)加強智慧養老研發投入力度。針對人力物力緊缺現象,未來可通過人工智能等方式輔助解決,如采用智能化物資盤點、運輸和倉儲消毒等,提升養老服務工作效率。建議加大智慧養老研發投入的力度,給予相關科技創新企業扶持政策,加快專利科研成果的應用和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