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2010年10月18日來自河南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等部門的消息稱,今年內,河南省將建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接收系統,該系統建成以后,將全方位監控河南秸稈焚燒點,從而明顯提高火點監測的次數和時效。
河南省政府森林防火指揮部、河南省氣象科研所的專家通報了今年10月中旬全省的秸稈燃燒監測情況:自6月4日監測到首個秸稈焚燒點以來,到10月15日,共監測到較為明顯的秸稈焚燒火點313個次,較去年同期(609個次)明顯減少。其中10月9日最為嚴重,除豫西地區的能見度好一些外,大部分地區煙霧籠罩,今年秋收秸稈焚燒火點主要分布在駐馬店、周口、漯河、平頂山等地區。
【思路點評】
焚燒秸稈危害多多,是我們應絕對制止的行為。其已經不僅嚴重危害環境和人的身體健康,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帶來莫大損失。為此,我們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焚燒秸稈的行為再發生。
【答題框架】
1. 焚燒秸稈的危害
首先,焚燒秸稈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體健康;其次,容易引發火災,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三,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安全;第四,焚燒秸稈形成的煙霧,造成空氣能見度下降,可見范圍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第五,破壞土壤結構,造成耕地質量下降。焚燒秸稈使地面溫度急劇升高,能直接燒死、燙死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影響作物對土壤養分的充分吸收,直接影響農田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影響農業收益;第六,焚燒秸稈所形成的滾滾煙霧、片片焦土,對一個地區的環境形象是最大的破壞。
2. 焚燒秸稈屢禁不止的原因
目前秸稈禁燒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年年講,年年抓,但屢禁不止,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1)秸稈無出路;(2)群眾環保意識弱;(3)綜合利用不普遍;(4)農用機械不到位,機械還田費用高。;(5)應用上還或多或少存在問題;(6)依法禁燒難度大。
3. 應對措施
秸稈禁燒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為加快推進秸稈綜合利用,促進資源節約,增加農民收入,杜絕秸稈隨意焚燒,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公共安全,特此建議:
(1)明確責任主體。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和秸稈禁燒工作的責任主體。應當把秸稈綜合利用作為推進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容,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中。
(2)全面啟動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秸稈綜合利用技術與設備的研發,大力推廣機械化秸稈還田、秸稈生物腐熟還田、秸稈養畜過腹還田、秸稈燃料和能源化利用、新型耕作農藝、秸稈培育食用菌、秸稈工業原料開發、秸稈儲運等多種形式的綜合利用秸稈技術和工程。盡早建立秸稈收集體系,設置秸稈集中堆放區,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產業化格局。
(3)加強宣傳與培訓。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加大秸稈綜合利用及秸稈禁燒的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公眾的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秸稈自覺性。發揮農村基層組織和服務組織的作用,加大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培訓和推廣力度,建立秸稈綜合利用科技示范基地,提高農民綜合利用秸稈的技能。
(4)健全秸稈禁燒獎懲制度。各級政府應當健全秸稈禁燒獎懲制度,對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對落實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相關責任人給予行政問責。
(5)建立督查組織與法規。以鄉、鎮為單位成立秸稈禁燒督查組織,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嚴防死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實時定位監控,對于在田間、地畔、路邊、河渠、林帶周邊等隨意焚燒秸稈,污染大氣環境的單位和個人,責令改正并進行重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