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近日,重慶市委市政府下發通知,稱為了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將在全市70多萬大學生中開展帶薪學農、學工、學軍等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大學生進村社、進農戶、進田間,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一個月。此舉被稱為“新上山下鄉”,引發輿論激烈爭議。
二、模擬題
重慶市將在全市大學生中重點開展帶薪實習、種樹、學農、學工、學軍和社會調研等活動,為大學生提供社會實踐平臺。此舉被稱為“新上山下鄉”,請談談你的看法?
三、參考解析
當代不少大學生嬌生慣養,眼高手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對青年學生來說是其成長過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政府希望通過社會實踐,讓當下嬌生慣養不曉民間疾苦的大學生們更多的貼近生活、感受農村。從出發點來看,重慶市開展的再學“工農兵”活動,確實有其合理性和先進性,這個做法自然是必要而積極的。但是,在這一活動轟轟烈烈開展的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全面的看待這一問題。
這項活動有的積極意義主要有:
(1)這項活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既可以大學生了解國情、認識社會,認清自身對國家和人民的責任,同時又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并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促進大學生深入了解國情、市情、民情。
(2)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彌補當前高校學生在社會實踐方面的缺漏。通過下鄉鍛煉,大學生可以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檢驗自己學的書本知識和理論的正確與否,使自己更貼近基層、貼近市場、貼近實際。
但我們必須看到,深入基層的實踐僅靠規定中的四個月是遠遠不夠的,真正的社會實踐、了解基層民情不是靠短短的四個月一蹴而就的,而是應該從細微的小處抓起,多層次多方面地接受各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慢慢積累才能更有效的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個人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1)要真正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不是靠短短四個月內鍛煉出來的,還需要政府、學校、老師、家長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引導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綜合能力。
(2)要真正在這短暫的鍛煉時間里達到效果,就要在期間深下去,沉下去,真正從農村生活、農民身上取得經驗,保證連續性。
(3)相關部門要健全和完善這項措施的制度,對參與的大學生進行嚴格的監督考核,切莫讓其流于形式。
如此多管齊下,保證實施,督促落實,才能真正使其發揮影響和效用而非紙上談兵,流于形式,讓新時期的“上山下鄉”真正閃光在基層,真正是大學生行之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