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申論的綜合分析題,立即想起了對材料中的詞或句子進行解釋或對文章觀點進行評價,但是很多考生總是無從下手,今天浙江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分享一下用什么方法解決綜合分析。毋庸置疑綜合分析題的解決需要思維方面的練習,特別是對材料的梳理和關鍵詞的梳理來說?,F在就從思維方面對綜合分析題的多角度剖析。
分析題思維框架分為四個維度:實務維度、時間維度、空間維度和價值維度。很多考生看到幾個緯度會很不知所措,在使用的時候往往不知從何入手。其實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維度是實務維度,為了讓大家更清晰的理解,我們把實務維度解構出來。實務維度主要分為主體、技術、制度、環境。
第一,思考主體解構——主體分析法、宏觀分析法
主體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構成,二是方面。在主體的構成中,主要是按照宏觀、中觀和微觀的角度進行分類的。宏觀的主要有政府、社會、國家等,中觀的主要是社會上的一些組織,如醫院、學校、企業、協會、民間組織等,微觀的主要是個人維度的。主體的構成可以解構成主體分析法。該方法運用范圍最廣,并且在材料里的體現非常明顯。當材料里出現很多個主體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采用主體分析法來分析材料和設置答案,使答案看起來更為有邏輯。
此外,在主體的方面中,重點需要注意的是利益方面,主要就是五位一體的利益,在分析材料和寫答案的時候也可以用該種分類進行分析。因為只有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發展大計,所以在材料涉及到國家發展的時候可以優先考慮是否可以用利益維度來進行分析和歸類。例如:2010年國家省級第二題。請結合給定資料中的具體事例,談談你對“海洋的污染將毀滅魚兒的家園,但讓人類不寒而栗的毀滅絕非僅此而已”這句話的理解。像這樣的題型就需要做題的過程更為有邏輯有方向感。
第二,思考空間解構——內外因分析法
空間維度分為物理空間和思維空間,其物理空間主要分為國內和國外,思維空間主要分為內因和外因。很多考生會把內外因弄混淆,值得注意的是,在判斷內外因的時候主要要看題干中的主體,材料中說的是題干中主體的原因,那就可以歸為內因,反之為外因。如2010年國考地市級的一道題,問“《渤海碧海行動計劃》近期目標難以實現的原因”,材料中有“渤海是內海,自身封閉性強,交換能力差,一旦污染,自我恢復周期至少需要15年”的表述,也有“《計劃》本身是政策性文件,不具有法律強制性效應”。在這兩者中進行選擇的時候,很多考生都選擇了前者,但是其實題干中問的是《計劃》而不是渤海,所以內因應該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很多考生都喜歡在分析原因的時候優先考慮內外因,這個是可以的,但是一般來說,如果出現了字數要求在200字以上的,就可以考慮其他的分類,因為字數過多,用兩種維度來分析的時候顯得不像是在分類,倒像是直接的段落。
第三,思考實務結構——實務分析法
在以上的幾種方法都沒辦法對材料進行歸類的時候,那就可以考慮用實務維度來分類了。實務維度主要分為主體、技術、制度、環境。和主體相關的,如:主體的構成和方面,只要提及的都可以歸到主體類別里。和技術相關的有硬技術(人力物力財力和科技)和軟技術(管理的方式方法等),只要提及這里的任何一種都可以歸類到技術維度。和制度相關的有非正式制度(風俗習慣)和正式制度(體制、機制、制度)等跟這些相關的表達都可以歸到制度維度。最后還有生態環境維度,只要和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有關的表達都可以歸類。
綜合分析題所占比率高,也是必考題型,用上面的角度分析,適當思考‘廖式360思維’體系,讓思維模式更加明細,分析會更加透徹。
申論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7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