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得文章者得申論,得申論者得公考。”一篇好的文章對于提高申論分數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說起決定性作用。根據近幾年公務員考試的特點,文章寫作以凸顯選拔適合政法工作的有理想有作為的年輕人為主,因此文章寫作的素材要點可以從法律、事業、夢想、理想、敬業、作風等來準備。以“基層法治”為主題寫一篇文章,浙江公務員考試網帶領大家重點看一下文章主體段落如何書寫才能得到高分。
用“法”規范基層社會秩序,是法治化建設的“安全閥”。“法者,天下之公器也。”法律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標尺,是懲惡揚善的利劍,更是群眾心中的“守護神”。在基層社會中,社會和諧融洽的標準和準線是全體群眾認可法律、學習法律、遵守法律、運用法律,不斷提升法律素養和法律意識,培養法治信仰和法治文化,用法治思維認識分析處理問題。但部分基層群眾的法治意識和素養不高,導致社會群體性事件頻發,嚴重影響基層社會和諧穩定,因此,需要加大普法教育,宣傳法律培訓群眾,樹立典型等措施推進基層法治進程,維護基層社會秩序。
用“理”協調基層群眾關系,是法治化建設的“調節器”。中央政策明確提出,加強基層治理創新,不斷提升依法治理、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的水平,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打好基礎。然而,在基層治理中,部分村干部不懂法、不守法、甚至以法壓民等暴力行為時有發生,損害干群關系,影響基層社會和諧,阻礙新農村建設健康有序推進,這種做法,不但違背中央政策要求,更是個人素質低下的表現。在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告誡部分領導干部:不作為、不會為、亂作為等問題,要求“簡除煩苛,禁察不法”,也是要求我們基層法治化進程中,亟需加強社會治理創新。
用“情”融化基層干群矛盾,是法治化建設的“潤滑劑”。“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千山萬水總是情,魚水之情最動情。”等等,拉近與群眾的關系,增進感情是基層干部工作的重點,也是法治化建設的落腳點。對此需要引起部分基層干部的足夠重視,否則,就如“墨菲定律”描繪的那樣,只要有發生危險的可能,無論可能性多小,最后一定會發生最大損害的后果。對于干群矛盾糾紛,看似小事小情,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走進群眾,心連心地溝通化解,長此以往必定會發生難以承受的危害。為此,需要部分領導干部,用熱情、真情來處理化解干群矛盾,為法治化進程營造和諧氛圍。
更多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可參看2017年公務員考試技巧手冊。
